沈政男醫師-還沒學會照顧失智老人家 先容許他們把自己餓渴死

沈政男醫師-還沒學會照顧失智老人家 先容許他們把自己餓渴死

照顧過失智老人家的人都知道,即使到了全無語言表達的程度,從老人家的眼神與表情,還是可以猜到他們的內心並非全無波瀾。同理,切莫以為極重度失智跟昏迷不醒一樣,不吃不喝也不會痛苦。

沈政男 醫師

2016/05/27

瀏覽數 44,804




立法院通過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竟然將極重度失智(正式醫學名詞只有重度失智,沒有極重度)與末期疾病、不可逆之昏迷、植物人狀態並列為可以預先自己決定,將來發生後可拒絕維持生命治療(包括鼻胃管灌食)的病症,實在太扯。
 

失智症平均病程為十年,前五年為輕、中度,後五年為重度而進到重度失智以後,雖然老人家記性喪失、不認得家人、大小便失禁,也不會自己喝水吃飯,但他們的意識、感覺、情緒依舊存在如果不幫助他們獲取足夠水分養分,就會痛苦地渴死餓死。
 

餵食重度失智患者有兩種方法,一是手餵,二是管灌,前者耗費時間人力與技巧,但可以讓患者享受口慾,而後者可以短暫救急,讓老人家恢復營養後繼續嘗試手餵有少部分重度失智患者用盡一切方法都無法手餵,這時管灌就成了救命之道。


 

對於必須依靠管灌才能存活的重度失智患者,在國外確實有少數國家立法容許預立拒絕管灌的醫療決定,但人家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長照體系,確保重度失智患者在管灌前都得到足夠手餵機會,但台灣呢?長照體系殘缺不全,許多失智老人家得不到夠好的照顧,邁入重度以後只能靠管灌維生,如果這些人都預立拒絕管灌決定,豈不要他們活活餓死渴死?
 

將重度失智納入「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前提是長照體系已經完備、民眾充分認識失智病程,但台灣八字都還沒一撇,怎麼就急著立法?衛福部吹噓說此法是亞洲第一,試問,台灣的失智照顧是亞洲第一嗎?重度失智老人家如果好好照顧,可以充滿歡笑多活幾年,又豈能跟末期疾病、不可逆之昏迷、植物人狀態相提並論?
 

(圖片來源:pixabay)


失智症是人口老化以後的新興社會現象,從美國雷根總統倡導失智症研究與照顧至今才三十年,而台灣社會真正投入失智症研究與照顧更只有十五年,不要說一般民眾對失智症還不夠了解,就連專業醫療與照顧人員,大部分人也只是一知半解。


在台灣,有誰敢說,自己很了解失智症,可以把絕大部分失智症相關照顧問題,比如拒食,處理得周到圓滿?


對於一個人失智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得到怎樣的照顧、過著怎樣的生活,民眾都還不清楚,就要他們來簽署「醫療自主權利書」,要求極重度失智以後如何又如何,這就好像一個只出過幾次國的導遊,要一個沒出過國的旅客,先簽署旅遊協定,說到時候不吃什麼餐點、不進哪個景點看看一樣離譜。


未知生,焉知死?還沒學會照顧失智老人家,無法告訴民眾失智以後,如果你不會吃飯、吃不下飯或不願吃飯,會有人根據你過去的飲食偏好,比如特別愛吃台北米粉湯配肝連加點薑絲,還是台南肉粽淋花生粉但不要加香菜,弄來這樣的餐點以後花兩個小時一口一口餵你,餐廳裡還放起你最喜愛的日本演歌〈愛你入骨〉,讓你想到當年與女友約會台北橋頭、台南赤崁樓邊,夕陽西下,兩人攜手去吃小吃的情景,怎麼就要容許他們失智以後把自己餓死渴死?
 

 

(圖片來源:Mister G.C.-flickr)


失智老人家的拒食問題,很多時候是一時現象,插個鼻胃管度過去以後,又可以接受碗筷湯匙餵食。也有家屬或照顧機構沒有時間人力好好餵食,只能以插鼻胃管讓老人家進食。


失智以後被插鼻胃管很辛苦,但生活中還有其他快樂可以彌補,比如祖孫團聚、四代同堂。


「極重度失智以後不認得家人了,豈會在乎四代同堂?」叫不出名字、不會打招呼、看到人沒有任何表情反應,不代表腦中完全沒有感覺與情緒。照顧過失智老人家的人都知道,即使到了全無語言表達的程度,從老人家的眼神與表情,還是可以猜到他們的內心並非全無波瀾。同理,切莫以為極重度失智跟昏迷不醒一樣不吃不喝也不會痛苦。


自認是失智症專家的人,我請問你,東泉辣椒醬是哪個地方常用的調味料?


如果你不知道,不要跟我說你了解失智老人家的拒食問題。


*全文經作者同意轉載

 
專欄作家|沈政男
沈政男
點此了解沈政男>>

 



資料來源:
沈政男部落格
沈政男臉書



 

 



沈政男 醫師

沈政男 醫師

老年精神科醫師

1968 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老年精神科醫師。 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文首獎等二十項文學獎,時事評論文章刊登報章達五百篇。 現為《民報》主筆,以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壹週刊》專欄作者。 沈政男醫師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absolutepsyche/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