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為何阿嬤一跌倒就變成失智症?心理師:注意長者的「病後生活」
短時間內出現這些症狀還是有可能的,特別是因著環境所造成的。很多人可能會質疑,哪有失智症是因為環境造成的(經常與鋁接觸是有可能的),在這裡說的環境是指「個案的生活」,尤其是在「病後的生活」。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6/20

長期照護
「有人要偷我的錢!」失智長者容易有「妄想」產生,請把握三不三要原則
即使長者失智了,他仍是我們心中的寶貝,我們只要用對方法,就能給彼此比較好的生活品質。分享給家屬們,別忘了也要好好照顧自己,可以加入一些失智家屬支持團體,讓自己的情緒有些出口,病友家屬之間也能互相支持,陪伴我們度過照顧的歲月。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6/20

長期照護
失智症在20年前就能查出異常 AI智慧讓醫療判斷事半功倍
美國研究者已以醫學臨床試驗精神,透過AI智慧將數十萬筆的資料進行追蹤,驗證行走步速估計的演算法,能夠預測心臟病發的結果。未來數據不再只是數據,而是真的能深入生活,有益健康管理的智慧輔助。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6/20

新聞政策
2018銀髮展AI愛將一秒外語翻譯、專家建議和失智長輩聊端午、落實休息外看爭平權6/15【新聞彙整】
愛長照今年(2018)第三度參加台北銀髮展,邀請你親臨現場來體驗,因為愛長照要用AI智慧照顧你的生活,讓照顧的辛苦翻變成幸福;職能治療專家以端午節為例,對於長者而言,端午節早已形成遠期記憶,在家中擺放艾草、掛香包、聊聊過往的端午節,對失智長者而言是很理想的認知治療。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6/15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連「四個6」的密碼都記不住時,要如何守護老本?一個「阿嬤的保險箱」的真實故事
過去阿嬤會把女兒留給她的錢,鎖在梳妝台的抽屜裡,鑰匙隨身揣著。後來因為常常掉鑰匙、配鑰匙,阿嬤索性把這些千元鈔捲起來放口袋,放口袋的結果,也是跟鑰匙的下場一樣,走到哪、掉到哪,或是走到哪、忘到哪。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6/14

新聞政策
傅達仁瑞士安樂死 享壽85歲、看護移工日休24小時 工會將向勞部爭取6/08【新聞彙整】
新竹縣府為守護獨居老人,運用公益彩券盈餘經費,結合台灣關愛發展協會,發送100個智能手表給獨居老人;新北市政府就業服務處於107年6月5日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在市府6樓大禮堂舉辦「中高齡、部分工時及長照服務聯合徵才活動」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6/08

新聞政策
看顧獨居老人竹縣送智能錶、新北中高齡徵才5日登場、rin牛仔工作裙長照也能很時尚6/01【新聞彙整】
新竹縣府為守護獨居老人,運用公益彩券盈餘經費,結合台灣關愛發展協會,發送100個智能手表給獨居老人;新北市政府就業服務處於107年6月5日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在市府6樓大禮堂舉辦「中高齡、部分工時及長照服務聯合徵才活動」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6/01

長期照護
用智慧互聯科技結合照顧團隊!天晟醫院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揭牌 減輕失智照顧壓力
天晟醫院成立南桃園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運用智慧互聯網科技、結合醫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心理師、營養師、社工師、復健及長照團隊,組成全面性的失智照護安全網,協助患者早期發現及治療,有效減緩失智者症狀,讓失智者得到最好照護,讓照顧者減輕負擔。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6/01

長期照護
「你是不是偷藏我的東西?」面對失智長輩妄想,請把握「三不、三要」原則
很多時候,我們難免因為心急,而用否定或責備的語氣對失智者說話,或是因為疲累而在互動上顯得不耐煩,造成反效果。因此,下面特別列出與失智患者互動的「三不、三要」原則。讓照顧者以及其他家人,在面對失智症患者的妄想症狀時,能更清楚的掌握與失智症患者相處的「眉角」。
卡羅
2018/05/31

長期照護
看起來像「失智」,原來跟個性急躁有關?臨床心理師:子女引導長輩慢下來,不需立刻給答案
高齡者如果急性子,更會反應在記憶力的問題上。怎麼說呢?正常的老年人,隨著年紀增加,思考與記憶力本來就會出現老化的現象。以往可能只要五秒鐘就可以想得到的事情,現在可能需要到十秒才能找到答案;然而,如果換成個性急躁的長輩,可能等不到十秒鐘就急著說:想不起來!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5/29

病症知識
臨床心理師:長輩記憶不好,你是不是也有助攻?心理學上的「自我實現預言」
當我們看到一位長輩的記憶力不好時,我們可以去分析,他的問題到底是動機不高?還是能力不好?如此我們才能知道他們真正樣子,而不只是用表象去判斷。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5/28

心靈加油站
朱國鳳:讓兒孫當守護,不是當看護-《沒想到我會變得這麼弱》
每個人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開始學習怎麼當父母,我認為,父母這個角色,不只要學習,更要終身學習。現代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老後,對於兒孫的期待、或是自己扮演的角色,可能都要隨著時代修正。
時報文化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