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新聞政策
當最重情重義的臺灣人遇到離開家鄉工作的外籍勞工,我們在意的是誰的情?誰的義?
TIWA
2016/11/30

新聞政策
我們可以抗議工時過長 他們為什麼不能?為自己爭取權益卻被抹黑的「不良外勞」
在安置中心的移工,嘴上笑笑鬧鬧,心理大多其實苦苦等著新工作,等待領到下一份薪水可以寄錢回家。焦急等待的日子,移工們有的彈吉他,有的跟家人視訊;有的一起煮飯,有的努力學中文,他們就是仲介口中,「滯留台灣危害社會治安」的移工。
TIWA
2016/11/30

心靈加油站
當制度「殺人」:外籍看護在台灣的處境
對於外籍看護來說,權力關係的不平等、文化的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都是顯而易見的結構性限制。因應這些限制,基於個人因素和背景差異,她們的身體和情緒勞動過程,也難以有標準化的模式可循。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11/28

心靈加油站
他們才是真正的「工具人」!付錢請外籍看護,要他們做事做到滿,不行嗎?
外籍看護低薪,需要被看見;外籍看護合理的休假與喘息,需要被理解;外籍看護的文化與社交,需要被尊重;外籍看護的在職訓練,需要被規範;外籍看護的身心健康,需要被保障......他們的這些需求,到底做到多少呢?
小虎文
2016/11/07

社會資源
請外籍看護真的有比較好嗎?從相互尊重開始-《台灣長照資源地圖》
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提醒,除了本來就有語言、文化隔閡,由於國內外籍看護多半未接受過專業的照護訓練,在照料長輩生活起居及照護階段,恐怕難以應付長輩失智、失能進程的變化,尤其是失智,連已有近十年教育宣傳的台灣社會,仍有許多人不了解失智的徵兆以及照顧方式,「更何況是以前沒照顧過老人的外籍看護?」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9/21

新聞政策
「要的是勞動力,來的卻是個人。」當外籍看護生病了......
MI在與雇主爭議期間病發了,勞工局因為勞資爭議而介入處理,MI才有權利留下來治療。但對於因為單純「生病」的勞工,來台灣工作奉獻青春的他們,在生病後卻是很少有機會可留下來治療,用完就丟的移工制度至今還是持續著。
TIWA
2016/09/21

新聞政策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嗎?可是法院聽不懂外籍看護的越南話、菲律賓話......
當人民不會說統治者的語言,一切法律的保障對他們來說毫無作用。「使用司法程序」與「接受公平審判」的基本權利能不能被實踐,對於外勞來說,很重要的關鍵便是「法庭通譯」。而這些文字與語言原本就是社會上弱勢族群之所以容易遭受壓迫的關鍵因素。隨著實務上法庭的通譯制度形同虛設,更加深了這些相對弱勢族群的受迫處境。
TIWA
2016/09/20

新聞政策
台灣真的沒有歧視外勞,只要他們不出現在公共場合
外勞怎麼可以霸佔車站,滿地垃圾,使用公共場所聚會?外勞有需要請不要佔據車站,可以去其他地方。
在台灣,外勞可以去什麼地方呢?印尼一年一度的開齋節過年在車站聚集,被罵佔據公共空間,影響乘客搭車權利;一個禮拜好不容易的放假日,去公園聚餐幫朋友慶生,被罵有礙觀瞻;悶了一週從工廠、雇主家搭公車、捷運出門,跟同鄉講母語被罵很吵、沒水準。
TIWA
2016/09/20

新聞政策
低薪、工時長、沒休假?血汗照護二十年,政府究竟在哪呢?
台灣的社會福利,不該是建造於剝削外籍看護工的勞動權利,不論是本國或是外籍勞工,作為一個勞工,是應該有其基本勞動權利保障。而休假,只是最基本的。
唯台灣政府在引進外籍勞工彌補社會福利的不足時,絲毫沒有站在移工及雇主的立場設想配套,導致移工過勞、受照顧者照顧需求無法滿足。
TIWA
2016/09/20

長期照護
如果印傭不來了怎麼辦?照顧者必須先學會「轉移位技巧」
假設未來的外籍勞工不再來臺工作、協助看護,必定會立即造成家屬極大的困擾。
其實,在現今的制度之下,家屬也會遇到失去外籍看護的問題。在外籍看護3年回國一次的期間,照顧上的問題,就立即被反映了出來。
物理治療師 邱顯傑
2016/08/25

長期照護
新手指南-給外籍看護的照顧手冊(中英、中越、中印尼)
有鑑於在臺北市工作的外籍勞工們,有九成五以上都是從事家庭看護工作,卻僅接受短期的照護及語言訓練,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製作《臺北市外籍看護照護手冊》,提供外籍看護照護技巧。讓雇主和外籍看護能更容易溝通和更快的照護上手。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8/02

社會資源
外籍看護遇到困難可以問誰呢?記下諮詢服務專線:0800-024-111與1955
勞委會提醒大家,外籍勞工、雇主及仲介公司等,如果遇到聘僱外籍勞工相關法令或勞資爭議問題,請多利用1955專線,協助解決相關問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