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阿母,我嘸甘妳走⋯⋯《無憾的道別 ──安寧心理師溫柔承接傷痛與遺憾》
兒子要面對的,從來不只是眼前的受苦媽媽,還有他心中的堅毅母親的形象;因此,想拔除母親的受苦,又擔心著母親賴以為生、不曾卸下的尊嚴。
寶瓶文化
2023/06/10

心靈加油站
不要把父母的愛當作理所當然-《父後七日》觀後感
即使你一直都知道生命是一趟不會重來的旅程,卻只有在屢屢倒帶回顧時,才後悔沒有好好把握過去相處的時間,多累積一些可供回憶的片段。
Ryan讀書房
2018/03/31

心靈加油站
向我們警示死亡的夢:所愛的人將不久於人世-《聽懂臨終絮語》
通常這些摯愛的人不止在夢中被看見,也能讓當事人以某些方式深刻地感受到,有些人甚至會說到某種觸摸的感覺,夢境不止為我們提供洞見,也是一座平臺,讓我們摯愛的人,無論是瀕死的或剛過世不久的,得以和我們溝通。
時報文化
2018/03/22

心靈加油站
將臨終時,為何會看見已過世的摯愛親友來到身邊?-《聽懂臨終絮語》
假使你聽見親愛的人談起已過世的親友,或是和那些親友交談,不妨提出問題,並完全融入那一刻。這些重逢往往充滿喜悅,不但能為臨終者帶來寬慰,也能讓身旁的人、了解當下狀況而且並不害怕的人安心。
時報文化
2018/03/22

社會資源
當另一半過世時,你可以來這裡找相關資源: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
依據內政部婚姻人口統計,105年底喪偶人口已逾130萬人,婚姻人口中有11%以上為喪偶家庭,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的成立,便是來關懷、陪伴喪偶家庭。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1/11

社會資源
告別親友,我們可以做的事:如何申請死亡證明?
面對親友離世,除了情緒與生活的調適,還有許多實際的事情要處理。首先面對的就是申請死亡證明。而申請時需要的文件及對口,會因為過世的地點有些不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1/11

心靈加油站
你離開的那天,我捨不得......你終於解脫了,我也必須振作起來-諮商心理師陳乃綾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呼籲「畢業照顧者三重建」,很適合提供給「畢業照顧者」做為重建藍圖:一是「重建身心健康」;二是「重建經濟穩定」;三則是「重建社交網絡」。真的不要讓自己一個人封閉太久,越久會越不容易踏出去。
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2017/08/29

心靈加油站
丁神父離世的啟示:原來我們的人生,很多時候都是「配合演出」
這些後天學來的情緒,經過代代相傳,如果沒有察覺,逐漸就會被當成「本該如此,天生如此,必需如此」。
人們怕被指摘,怕被質疑,於是不管自己真正的感覺是什麼,都會選擇「應觀眾要求,配合演出」
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2017/08/08

心靈加油站
協助喪偶老人走出哀傷陰影
喪偶團體最後一次活動時,我們提供每位長者一根蠟燭,請他們點燃後,藉著燭光向懷念的此生配偶告別。阿瓊阿嬤對兒女未讓她出席亡夫的喪禮一直很遺憾,只見她手持蠟燭,含淚向亡夫道別;告訴他自己在日照中心受到很好照顧,請他別記掛。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不要在我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深愛的人總有離開的一天,我們該如何面對
不要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我沒有長眠不起。
王竹語
2017/06/09

心靈加油站
最後一哩路,無論以哪一種形式,請你必須傳達:「我知道你得走了,沒關係的。」-《最後瞬間的美好》
家屬可以直率的表達,例如:「你走了以後,我會很想念你。」
或是含蓄些(也許因而可以少些痛苦)的方式,例如:「不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好好的。」
無論以什麼表達方式,都必須傳達:「我知道你得走了,沒關係的。」
時報文化
2017/06/06

心靈加油站
原來「告別」需要練習...「告別是」平臺,讓你盡訴生離死別
ENPOSSIBLE團隊,原本為了提升殯葬產業的體驗流程,做了超過百份問卷與焦點訪談,其中他們發現了,在喪禮事件中最欠缺的,並不是流程上的協助,而是人們不去討論死亡與溝通生前的意願,以致現實上會有紛爭出現,而心靈上,更是有話說不出。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