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打了母親耳光,他才驚覺光靠燃燒孝心是不夠的……

直到打了母親耳光,他才驚覺光靠燃燒孝心是不夠的……

如果沒有向外求援,沒有政府或制度提供的喘息空間,在被照護的主體消失之前,可能這些拿「家人親情」作為照護後盾的照護提供者會先倒下,或與受照護的人同歸於盡。

天下雜誌

2020/02/26

瀏覽數 28,329


 
文/米果
 

當父母失智失能,做不來沉重照護就是不孝?高齡照護是一門專業,「必須擺脫感情」,同時需要完整長照制度與資源,絕不是「只要孩子、家人努力一點」或是靠「孝心」來支撐就辦得到。
 
除非自己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父母的老人照護問題,否則不會知道其中的壓力。雖然很多人說,當初自己還是嬰兒的時候,父母還不是這樣容忍我們:上廁所不會講,吃東西要人餵,不會自己洗澡,闖禍了只要哇哇哭就能獲得原諒……。
 
所以,父母逐漸走向老化,不管是身體或頭腦的失能,也不管是家人自願照料或旁人指責的壓力,光是靠情感和責任來支撐長照,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普遍來說,如果是照料健康的嬰兒,只要時間經過,他們就會愈來愈進步;幾個月會翻身,幾個月開始爬,幾個月學會走路,幾個月可以拋開尿布。他們一路進步,也就一路卸下父母必須勞心勞力的重擔,父母的付出是可以看到盡頭的。
 
雖然說,父母對小孩的牽掛是一輩子的,但牽掛是一回事,實際必須付出的勞力與時間應該都會慢慢減少,直到小孩不想跟你說話,不想跟你出遊,不想讓你加入他的臉書──但其實小孩玩臉書的已經不多了。
 


▍當父母變邋遢、暴躁
 
然而父母的老年照護,是眼看著他們愈來愈失能、退化,有很大機率不可能恢復過往的水準。
 
以前他們會去張羅自己的三餐,會去買牙膏牙刷衛生紙,甚至有很嚴謹的潔癖,會指責你的房間為何總是髒亂,為什麼賴床。他們的動作敏捷,思緒很清楚,他們曾經是你可以倚靠的天與地。
 
失智
(圖片來源:pexels)
 
但是在他們漸漸退化,甚至出現失智的跡象之後,你會以為他們變得懶惰或愛找麻煩,但真相是他們逐漸流失那些原本讓你倚靠且信任的種種能力。
 
他們會因為病情愈來愈惡化,認為你不花時間陪伴他們,有時候忍不住對他們大聲一點,就生氣說你這個不孝子,但他們以前明明脾氣不會那麼暴躁。他們拿洗臉的毛巾去擦桌子,甚至一條毛巾用了很多年也不更換,你猜想或許是老人家的節儉,但那是因為他們失去判斷清潔或髒污的能力。
 
以前他們會要求你吃過飯後要幫忙洗碗,或至少將碗筷拿去水槽,現在他們把骨頭吐在桌面,丟下碗筷就離開餐桌去電視機前面打瞌睡。甚至你想盡辦法迎合他們的口味準備一桌菜餚,他們卻毫不留情跟你說,這麼難吃,吃不下。
 

延伸閱讀>>【深入長照】照顧失智長輩,一定要插鼻胃管嗎?
 


▍只靠孝心為何不夠?
 
照護過程中,往往因為這些情緒上的衝撞,難免出現,「這些事情,你們以前不是都會自己做嗎?為什麼現在都不會了?」類似這樣的無力感。
 
諸如此類的照護日常,起碼還在被照護者可以自理的範圍,但光是這樣,
照護者還是會處在一種看不到盡頭的挫折中,因為照護盡頭來到的那天就是死別,很多壓力是自己害怕去承認也不敢說出來的,以為說出來就是不孝或無情。
 
如果沒有向外求援,沒有政府或制度提供的喘息空間,在被照護的主體消失之前,可能這些拿「家人親情」作為照護後盾的照護提供者會先倒下,或與受照護的人同歸於盡。
 

延伸閱讀>>政府的長照2.0服務涵蓋率僅一成 為何使用率如此低?
 
選舉之前,一場透過電視轉播的市長辯論會上,提問者問到參選者的長照政策。
 
一位候選人認為,只要有愛心和社福團體的投入,就沒有問題;另一位候選人認為家人親情是主力;再一位候選人則是提出,只要將沒有房子的年輕人與寂寞無人陪伴的老人,透過配對居住在一起,就同時解決了年輕人買不起房,和老人沒人照護的問題。
 

延伸閱讀>>【數據看天下】哪個縣市最缺長照床位
 
長照
(圖片來源:photo AC)
 
聽著那場政見辯論的當時,我想起正在閱讀松浦晋也書寫的一本新書《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記錄像他這樣50幾歲的單身男子,如何獨自照顧失智的年邁母親。
 
松浦先生是長年從事太空探索採訪的獨立記者,最初面對母親的失智時,他有很多愧疚。起初他以傳統孝道的價值觀念,認為父母衰老「理應由孩子來照護」,但是他在母親的失智狀態愈來愈嚴重、甚至大小便
失禁,超越他體力和理智所能負荷的程度之後,出手打了母親耳光,才意識到自己必須向外求助。
 
他也才理解到,高齡照護是一門專業,「必須擺脫感情」,絕不是「只要孩子、家人努力一點」或是靠「孝心」來支撐就辦得到。
 


▍提前準備長照保障
 
他認為,老人照護在本質上並非全屬於家庭的責任,利用政府提供的
長照保險是人民的權利,不應該一味燃燒自己,而是應該積極地依賴和使用制度,達到適度喘息。否則自己倒下,連照護都沒辦法了,最糟的狀況,還可能發生照護殺人或同歸於盡的悲劇。
 

延伸閱讀>>薪水比照服員多一倍,錄取率5%的「教練管家」都在做什麼?
 
然而,讀到松浦先生描述他自己與長照顧問討論之後,決定將母親送往長住型的
安養中心時,我還是忍不住跟松浦先生一樣,在心境上產生極為悲傷的愧疚,忍不住一邊閱讀一邊掉淚,這應該是身為人子都會遇到的掙扎。
 
也難免想到自己老後,勢必要倚賴的政府長照政策,或自己必須準備的長照保障,應該要提前做好準備,心理和金錢上的準備,缺一不可。
 
至於幾位市長參選人對於長照政策的觀點,我情願相信他們只是因為發言時間太短,或過於緊張,或因為表達能力不好,或把長照想得太過簡單而已,否則真是讓人擔心啊!(責任編輯:吳廷勻)
 

原文經天下雜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1. 【王竹語專欄】誰來關心照顧者?「三明治」族是身心疾病的潛在受害者
 
2.
失智症醫師的重要任務是:要為照護者解決問題、讓他們感到自在

 

關於作者-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華文世界最優質的財經雜誌

每個關鍵時刻,「天下」都以積極、前瞻、放眼天下的態度,試圖為台灣在世界前進的潮流中找到定位,為企業因應政經巨變找到出路,為領導人與中產階級搭起溝通的橋樑,為台灣追求一個美好而公平的社會。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