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悄悄找上年輕不抽菸女性!一次看懂ALK基因突變治療重點

肺癌悄悄找上年輕不抽菸女性!一次看懂ALK基因突變治療重點

肺癌經常來得無聲無息,多數病人都沒有症狀,一名44歲的女性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健檢時意外發現,肺部有顆腫瘤且已侵犯到肺膜,竟是第四期肺腺癌。基因檢測為ALK基因突變,所幸經過抗ALK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腫瘤明顯縮小,穩定控制已超過兩年,從絕症走向「慢性病」。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5/08/06

瀏覽數 1,020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及內視鏡科  柯皓文主任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及內視鏡科主任柯皓文醫師指出,肺腺癌中有4-6%的病人會出現ALK基因突變,雖然比例不高,但好發於年輕、不抽菸的女性,惡性度高、進展迅速,特別容易腦轉移。

在初診斷的病人中,竟有四成已出現腦轉移。不過,ALK突變雖然惡性度高,但對標靶藥物反應極佳,治療成果相當好。

 

 

 


▍早期開刀、晚期標靶,肺癌治療有策略


肺腺癌分為四期,其中第一、二、四期可區分為A、B期,而第三期則是分為A、B、C。第一期到第三期A的病人可接受手術治療,被歸為早期肺癌。第三期的3B、3C期為局部晚期,第四期晚期則已遠端轉移。

 

柯皓文醫師表示,肺腺癌病人,若落在1A,五年內不復發的機率高達九成以上;1B期不復發機率則降至70-80%;但若已進展至3B期以上,復發機率高達一半。雖然早期可手術切除治療,術後標靶藥物輔助治療還是很重要,可以大幅降低復發率。

 

針對肺腺癌ALK基因突變3B、3C期局部晚期病人,治療策略是「同步化療與放療+標靶治療」;若病人體力差、年紀大,則優先使用標靶藥物。至於已發生遠端轉移的病人,直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

 

 

▍第二代ALK標靶療法讓無惡化存活期達近3年


目前已問世的ALK標靶藥物共有三代,由於第二代與第三代的效果遠遠大於第一代,因此醫師建議從第二代開始使用。柯皓文醫師解釋,第二代標靶藥物不僅對腫瘤控制效果好,可以有效控制腦轉移,無惡化存活期平均可達20~30多個月。

 

 

 

 

第二代標靶藥物,依處方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副作用也略有不同,症狀有腸胃不適、心率下降、肝腎功能異常、肺纖維化等副作用,可透過調整劑量來減少副作用的程度。

 

第三代藥物療效好,但副作用強,包括體重、水腫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上升,甚至少數人會出現情緒與認知障礙,有可能因此要犧牲生活品質,病人可依自身狀況來選擇。

 

 

 

 

▍第二代標靶有效控制 44歲女性第四期肺腺癌成功手術切除


柯皓文醫師有一名44歲女性病人,因為健康檢查發現是第四期肺腺癌,基因檢測後確定有ALK基因突變,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後,腫瘤縮小到一定程度,經手術切除,化驗後,已看不到癌細胞,但仍建議她持續服用第二代標靶藥物,以降低復發風險。

 

ALK突變的肺腺癌病人數不多,因集中在年輕族群、發病時惡性度高、轉移風險大,常讓病人與家屬措手不及。幸好,現在已有標靶藥物可以治療,且治療效果相當好,美國FDA已核准第四代ALK標靶藥物,雖然尚未在台上市,仍為病人帶來更多希望。最後,柯皓文醫師說,肺腺癌病人在標靶治療下有機會大幅延長存活時間,癌症已轉化為可控制的「慢性病」。

 

 

 

*感謝公益夥伴支持本篇文章
*文章內數據由醫師分享或其個人經驗所得

 

 

原文經癌症希望基金會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2. 突破小細胞肺癌治療困境!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顯著提升治療成效,胸腔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友服務平台

成立於2002年,由專業醫護與社工團隊在台北、台中、高雄直接服務癌友及家屬,深入瞭解其需求,並連結全方位個人化的醫療、家庭、社會、情感支持網絡,促使必要之照護資源到位,並提升癌友珍惜自我與積極治療的自信與意願,爭取活下來、活得久、活得好的機會,成為癌友邁向康復之路的領航員。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