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樂活養生
                                「我愛你,我讓你好死」 破除9迷思 讓病人安寧謝幕
                                醫改會研究員辜智芬表示,國人對安寧醫療存有許多迷思與誤解,使很多末期病人被「一路救到掛」,無法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目前健保提供的安寧緩和服務,除了入住安寧病房或由安寧團隊到原本病房提供服務,還有居家安寧及社區安寧服務,幫助病人在生命末期回到家中,仍可獲得安寧團隊協助,達成在地善終心願。
                                元氣網
                                    
                                    2017/12/19
                                 
                                    新聞政策
                                安寧醫療與安樂死不同 醫師分析給你聽
                                台灣安寧療護適用對象,目前仍限生命末期病人,長期久病的民眾不適用,不斷有支持「安樂死」的聲音出現。不過,這只是病人覺得活著沒意思而求解脫的方式,與家屬溝通不足,又猶如醫師刻意協助自殺,與安寧療護強調的「自然善終」有很大差距,無法達到生心靈的圓滿,也非愛的真諦
                                元氣網
                                    
                                    2017/12/19
                                 
                                    長期照護
                                在「那天」來臨前,趁父母還健康時就要先確認的事-《爸媽落單時》
                                要不要告知病情?如何支付住院費用?要在哪裡走完最後一程?身後遺體是否捐贈?想要怎樣的葬禮?雖然都是會讓人不太想面對的問題,但趁著父母還健康的時候一一確認他們對這些議題的意願,才能避免以後的遺憾及後悔。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如果當初不要放棄急救,說不定救得起來?」這是世上最難的決定
                                悲痛是對親人死亡所做出的認知反應和情緒反應。它持續的時間和強度會有所不同,並會在不經意間消失或重現。五年來,每重現一次,她就更疑惑、更不確定一次:到底她當初做的決定是對是錯?
                                王竹語
                                    
                                    2017/08/29
                                 
                                    心靈加油站
                                讓每個人距離善終更進一步-臺灣的醫療自主權利法
                                臺灣也有了醫療自主權立法與預立自主醫療計畫的產生,雖然原本的個人主義價值,到了臺灣後被削弱、不再是重點,但卻開始讓大家注意到,真正的善終其實比想像中簡單,甚至可以自己決定。
                                劉德容
                                    
                                    2017/05/03
                                 
                                    心靈加油站
                                【小完醫師專欄】措手不及的道別
                                解釋病情變成最急迫的事,總不能還不知病情,來不及和家人道別,就發生威脅生命的併發症,家屬必定難以接受。
 
我替病人開個家庭會議,先解釋病情給家屬知道,然後請家庭成員,包括病人本人都一起來聽、來問。
                                393 公民平台
                                    
                                    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