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養不是義務?從法律看照顧關係的界線

扶養不是義務?從法律看照顧關係的界線

「我已經自己育兒、工作兩頭燒了,怎麼還要幫忙支付爸爸的長照費用?我們已經十幾年沒聯絡了。」這是小芸向社工訴苦時的話。(圖/Freepik)

林佳頻律師

2025/05/28

瀏覽數 1,294


文/林佳頻律師
 


▍小芸的兩難


「我已經自己育兒、工作兩頭燒了,怎麼還要幫忙支付爸爸的長照費用?我們已經十幾年沒聯絡了。」這是小芸向社工訴苦時的話。


小芸的父母在她國中時離異,從此她與父親斷了聯絡,靠母親獨力扶養長大。多年後,社會局來電通知,父親因中風需要進入長照機構,要求小芸支付父親在長照機構的照護費用。她感到錯愕與不解:「他當年棄我而去,現在為什麼要我負責?」
 

類似小芸的情況,其實在現今社會並不少見。面對高齡社會來臨,越來越多家庭遭遇這樣的困境:疏離的親人突然出現,卻要家屬分攤照顧成本。家屬是否真的「依法」必須負擔?我們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看。

 

▍法律解析:什麼是扶養義務?


根據《民法》第1114條第1款規定,直系血親相互間(如父母與子女)互負扶養義務。這表示,理論上子女有義務扶養父母,反之亦然。但特別注意的是,法律並未明訂扶養形式是否一定是金錢,也可以是照顧、探視或其他方式。


不過,法律對「扶養」的定義並不是無條件的。「扶養能力」與「扶養必要性」是兩大關鍵:


• 扶養能力:若子女自身經濟困難,連生活基本所需都無法保障,則可主張無力扶養。


• 扶養必要性:若父母仍有足夠資產或可申請政府資助(如長照2.0、身障補助等),子女的負擔義務相對會降低。


此外,實務上法院也會考量親子關係的實際狀況。如父母長年未盡教養責任,甚至有虐待遺棄等行為,子女可向法院主張「免除扶養義務」。過去就曾有多則法院裁判,當從未撫養過子女的父親在晚年要求子女支付照護費用時,被法院判定子女可免責。

 


▍社會資源與協助的空間


回到小芸的例子,她其實還有幾項可以考慮的因應方式:


1. 申請長照服務補助:目前政府提供多項長照資源與補助(如居家照顧、喘息服務、機構補助),可以減輕家屬負擔。


2. 要求評估扶養能力:如自身經濟能力有限,可請求法院或社政單位評估,不一定需全額負擔。


3. 法律途徑聲請免除義務:若父母與子女間關係特殊,且有證據證明對方未盡親職義務,可依法請求免除扶養責任。

 

 

▍結語:法律有規定,但也有彈性


家人間的照顧原本應是出於情感與責任,但當關係破裂或資源有限時,問題便不再單純。「法定扶養義務」確實存在,但它並非鐵板一塊。若您正面臨類似困境,不妨先諮詢社工、法律專業人士,了解自身的義務與權益,再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畢竟,照顧他人之前,我們也要先好好照顧自己

 

 

原文經作者同意授權上刊。

 

 

繼續閱讀:

 

1. 遺產分配不公拒養父母?律師:舉證有難度

 

2. 【長照法律故事】照顧父母的扶養費,我可以向其他人要求分擔嗎?

林佳頻律師

林佳頻律師

林佳頻律師現為品和法律事務所律師,具有十幾年的律師執業經驗,並擁有「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與「高齡長照規劃顧問師」等多重專業資格。 佳頻律師深知面對高齡化社會時,法律不僅僅是制度,更是一種貼近生活、守護尊嚴的力量,從資產保全、照顧安排到法律保障,提供全方位的諮詢與規劃服務。 佳頻律師將透過本專欄,分享與長照、信託、遺囑、財產規劃等相關的實用法律知識,將複雜的法律知識轉化為實用工具,幫助民眾在面對未來照顧與財產安排時,更有信心與選擇權,提早規劃、預防風險、安心面對未來,為自己與家人打造更有保障的長照人生。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