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即有「巴金森氏症」 中醫怎麼醫?氣要動 泡澡、針灸、飲食助行氣

    84434 人瀏覽
    巴金森氏症在古代就已經被發現,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巴金森氏症在中醫屬於「顫證」範疇,稱為振掉、震顫、顫振、身振搖或肝風。


    諮詢/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
    景崧現代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宗樾
     


    日前媒體報載一位男性,居然在二十歲出頭就發現罹患巴金森氏症,比起四十多歲,所謂的「早發性巴金森氏症」還要早發快二十年,還好他經過適當治療,目前的生活還能正常自如。
     
    巴金森氏症
    (圖片來源:pixta)

    但並非所有巴金森氏症患者都這麼幸運。一般愈早發作,因為人體對治療巴金森氏症的藥物多巴胺有耐受性,用藥愈多愈快失效,所以有許多患者在財源無虞的情況下,會進行腦部電極器植入(深腦部刺激),來控制巴金森氏症的不自主顫動。
     

    還有什麼可以幫助患者?建議不妨試試針灸頭皮針、手和腳穴位,以及氣動儀
     
     

    ▍  自古即有「巴金森氏症」 中醫醫治有方法

    巴金森氏症在古代就已經被發現,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巴金森氏症在中醫屬於「顫證」範疇,稱為振掉、震顫、顫振、身振搖或肝風。
     
    中醫認為發病原因是肝腎虧虛導致腦髓不足為「本」,而內風暗動、痰瘀阻絡、經脈不利為「標」。患者本身是因為年老體弱;或是勞逸失調、腎精暗耗;或是因為外傷、外感毒邪、居處不利等,以致陰虛精少的生理狀況;或是年老多病、久病傷豁腎,水不涵木,腎虛引致腦髓不充,以致經脈不順。
     

    西醫對巴金森氏症的臨床分型有三項;一是身體不自主震顫、二是四肢僵值,三是行動緩慢。
     
    帕金森氏症
    (圖片來源:pixta)
     
    首先是單側的震顫,症狀逐漸惡化由單側發展到兩側、四肢,有些走路像黏在地板上,有些走路像小碎步、重心向前易跌倒等,而中醫的「振掉」也針對不同的類型,使用不同的治療藥風。

    包括風陽內動使用天麻鉤藤飲,痰熱風動使用導氮湯或羚角鉤籐湯,氣血虧虛使用人參養榮湯,而髓海不足則用聰明湯、龜鹿二仙膏、大定風珠等。
     
    景崧現代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宗樾說,巴金森氏症的損傷是在運動神經元,雖然跟失智症不太一樣,但都是腦部沈積物引起腦部傷害,所以一樣都是要「氣」動起來更能活化,但是比較大的問題是巴金森氏症影響行動,使得氣更沈,更難動起來,而愈不活動,氣愈沈愈惡性循環,所以必須利用其他的方法幫助體內的氣動起來、運行更好。
     

     

    ▍  春夏多活動  冬季多泡澡 飲食以行氣為主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巴金森氏症的患者在春、夏氣行得好的時候多活動,而冬天因為主要要「藏」,加上因為冬天容易血壓高,而且身體組織需要足夠的熱身才不致受傷,所以不建議冬天動太多,可以改用包括泡澡、飲食等方式幫忙體內的「氣」活動起來。
     

    巴金森氏症患者的泡澡和讓氣動起來的飲食類似,林宗樾都建議可以將牛蒡、蘿蔔用沙鍋久燉降低水份去寒氣,以及花旗參、白參養氣、行氣,也可以用金雞酒、紅露酒、老紅酒,讓體內氣走緩、走久一點。

    艾草
    ▲艾草(圖片來源:photo AC)

    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可以多泡溫泉、多做藥浴。利用很容易買到的艾草,先用水煮開、藥性出來後,再倒入洗澡水內,可以行氣、活血、散寒。
     
    此外,頭皮針在頭皮的運動區和感覺神經區進行針灸,像百會穴及風池穴都可以幫助行氣,其他體針則主要是在合谷和足三里穴。
     
    林宗樾說,巴金森氏症要求足三里要更加加強。
     
    百會穴
    (製圖者:愛長照編輯)
     
    風池穴
    (製圖者:愛長照編輯)
     
    足三里穴
    (製圖者:愛長照編輯)

    平常沒有針灸的時候可以多按摩幫助氣血循環,而目前有健保給付的還有可以使用「氣動儀」,這種氣動儀和過去電視購物的震動器「銀貂」很像,是一個具有平板上下震動的機器,患者可以站或坐在儀器上,被動性地讓氣血隨震動而在體內運行。
     
    和坊間的震動器相較,醫療用的氣動儀震動比較強,效果比較好,但是如果心臟裝有導管,或腦部有止血鉗等的患者則不適合使用。
     
    律動機
    垂直律動機(圖片來源:bodygreen)
     
    林宗樾說,老人如果無法站立使用,可以坐著,把腳放在氣動儀上讓它震動,利用外來的震動力改善氣血循環。
     
    陳潮宗提醒,振掉病患平常更要注意生活調適,保持心情穩定及愉快,平時加強肢體功能鍛鍊,並要適當參加能力所能及的運動;包括太極拳、八段錦或內養功等。

     
    太極拳
    (圖片來源:pixta)

    有家族史,想要預防振動發作者生活要規律,避免憂思鬱怒等不良精神刺激,忌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味,也要戒除菸酒,多運動,並且避免中風、頭部外傷等。
     
     
    資深醫藥記者|丁彥伶
    丁彥伶
    點此了解丁彥伶>>
     
     
     
     

    更多巴金森氏症相關知識,請參考:
     
    1. 是病了還是老了?認識「面具臉」巴金森氏症
       
    2. 【日常照護】巴金森氏症的日常照護
     

    律動機照片來源:

    bodygreen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丁彥伶    巴金森氏症    中醫    補氣    陳潮宗    林宗樾    失智症    足三里    百會穴    針灸    中風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