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單4步驟 挖出漲價概念股
3283 人瀏覽 -
-
2021/10/29
作者 Smart智富 -
-
文/呂郁青
這2年台股最流行的族群就是漲價概念股,一開始是因為去年疫情蔓延,導致全球各個產業的投資停滯,因此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甚至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吹起一波漲價風,後來趨勢還進一步蔓延至各個領域。
2021年進入後疫情時代,不少產業受到產能滿載、原物料價格上漲或運價走揚等因素的影響,紛紛將價格轉嫁給下游廠商,其中,半導體、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家電、輪胎等下游業者紛紛調高產品售價,進而引動漲價概念股。
漲價概念股要怎麼追?哪些族群才是真的有基本面與獲利題材支撐?近2年,「算股偵探」陳飛龍就從營收與財報中挖掘出不少飆股,例如:漲幅驚人的航運股,以及電感大廠奇力新(2456),MOSFET大廠杰力(5299),其中後者於今年7月進場,操作不到1個月就賺了約43%。
陳飛龍是怎麼從新聞中發現產業變化呢?又是如何從營收與財報中推敲出下季的獲利數字?又是如何估算股價是否在低檔呢?相關步驟如下:
步驟1》找出需求大於供給、報價上漲的股票
自從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許多產業的報價就出現上漲,間接推升股價也跟著有所表現。舉例來說,去年年底,陳飛龍就發現,航運股的新船供給在未來2年都不會有大幅的增加,而航運的需求卻受到疫情的影響而大幅增加。另外,也因為疫情的關係,造成港口人力不足,塞港嚴重,使得航運業的供給面雪上加霜。因此,陳飛龍就在12元左右開始布局陽明(2609),後續又另外布局長榮(2603)與萬海(2615),每檔都賺了翻倍的大波段。
2021年,許多電子次產業也都出現上游半導體的供給有限,而下游需求大增,使得上游藉由漲價來將成本轉嫁給下游的情形,使得產業的營收與獲利都同步上漲,促使股價跟著有不錯的報酬,而陳飛龍也從中找出記憶體、被動元件、MOSFET與半導體等族群的股票。
步驟2》觀察營收年增率是否超過30%
在分析產業產生變化後,陳飛龍看到需求大於供給的新聞,就可以開始研究個股是否真的受惠。至於是否受惠,檢視公司每個月所公布的營收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
陳飛龍會從公司每月營收的年增率(今年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月營收的成長比率)來判斷,他認為,公司每個月的營收,如果從低幅度成長,變成高幅度成長,而且高幅度成長至少在30%以上,就非常值得留意。
陳飛龍喜歡從公司的營收與財報數字中,去推敲、估算財報是否會跟著營收而有亮眼的表現,若獲利大增,而評價(本益比)又在低檔,就是陳飛龍心中認為可以布局的好股票。
步驟3》估算營收規模經濟效益所帶動的獲利成長空間
陳飛龍提醒,營收成長後,還要能帶動實際的獲利成長。如果營收增加,而公司產品能漲價的幅度超過成本漲價的幅度,營業費用又沒有跟著顯著增加,其所產生的經濟規模,就能帶動營業利益上升,進而推升稅後淨利跟著大漲,至於營業利益的公式為:營業利益(本業獲利)=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
不同類型的公司,是否能享受經濟規模,可以從公司過去的財報數字來判斷。有些公司營收增加,但是營業成本與營業費用增加更多,就會導致獲利漲幅有限;有些公司只要營收幅漲幅度超過經濟規模,獲利就會大幅跳升。
舉例來說,晶豪科(3006)今年第2季的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而營業成本與第1季相比卻沒有太大的落差,因此就帶動公司獲利大幅跳升。
步驟4》計算本益比是否位於低檔
接下來就是評價公司的本益比(PE)區間。陳飛龍會用每年的最高股價與最低股價,除以當年度的每股盈餘(EPS),來計算出標的過去最高本益比與最低本益比。假設目前數值落在最低本益比平均值的附近,就值得買進,等到股價到了最高本益比平均值的附近,就會賣出。
陳飛龍還有自己的操作細節:先去掉極端值,再計算最高本益比與最低本益比的平均值,才不會失真。另外,在應用上也有些訣竅。例如:如果公司剛剛轉虧為盈,本益比就可以偏樂觀計算;如果公司基本面(營收與獲利)已經上漲一段期間,而投資人又只是想操作財報公布前的短波段行情,本益比就要保守計算,不要抓太高的本益比。
原文經smart智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退休後要二度就業、持續投資嗎?
2. 退休理財新選擇——ESG投資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Smart智富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保險、退休規畫、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以及透過旗下臺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等財經暢銷書,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Smart財經好讀」: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
Smart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onthly
漲價概念股要怎麼追?哪些族群才是真的有基本面與獲利題材支撐?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出版媒體 Smart智富
-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畫、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Smart財經好讀」: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
Smart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onthly/?fref=ts
-
-
-
- 繼續看更多
- 1 定期5要點檢視 鞏固保險效益
- 2 退休理財新選擇——ESG投資
- 3 開放銀行讓退休理財更輕鬆
- 4 參加勞退自提有什麼好處?
- 5 請醫師到你家看診?全民健保居家...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