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都可能「中標」的皮膚病-痱子、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

    145318 人瀏覽
    全身容易反覆發作的常見皮膚病,主要為過敏與濕疹;過敏容易有發癢、紅腫的徵狀,濕疹則會起水泡、流滲出液。首要釐清的是,過敏的人容易有濕疹,但並不是所有濕疹都是過敏所引發。

    文/陳婉箐、圖/達志影像

    有些皮膚疾病並沒有特定發作部位,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指出,全身都可能出現的常見皮膚症狀,大致分為兩大類:過敏與濕疹。
     

    ▍過敏表現型態多元,發作時間、部位不一

    過敏」為免疫系統過於敏感,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也是皮膚科門診最常見的問題。表現在皮膚上型態多元,主要徵狀為發癢、紅腫、起疹。發作部位可能出現在單側,也可能兩側都有;發作的時間不一,有些人是每到晚上就癢,也有人會在較疲倦時容易發作。
     
    治療上須找出過敏原因,分為內因及外因。內因性主要是過敏體質,與遺傳有關;外在環境常見過敏原包括吸入型及食物型,可能因吸入塵蟎、寵物毛皮、花粉、髒空氣等引發,或是吃到特定食物,如
    海鮮堅果、芒果、瓜類、酒類等;另外,天氣變化也可能導致過敏。
     
    預防之道是減少接觸過敏原,藥物治療主要為口服抗組織胺止癢,加上外用類固醇塗搽患部。

     
    皮蛇


    ▍濕疹患部較固定,容易反覆發作

    全身性皮膚病另一大類是濕疹,發作部位較為固定,且容易復發,特徵包括泛紅、起水泡、瘙癢,表面看起來湯湯水水的,有透明滲出液。若不治療,一段時間後,皮膚表面會變厚、變粗,伴隨脫皮現象。久而久之,逐漸苔蘚化,比正常皮膚乾燥又粗糙,甚至會龜裂。
     
    引發濕疹的原因,可能本身過敏體質所致,如
    異位性皮膚炎、脂漏型皮膚炎、汗皰疹等;也可能是接觸外在環境所引發,如接觸性皮膚炎、富貴手、尿布疹等。要釐清的是,過敏的人容易有濕疹但並不是所有濕疹,都是過敏所引起。以下就常見全身性皮膚疾病進一步說明:
     
    ● 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濕疹的一種,多為遺傳體質,加上後天過敏原刺激所致,好發於嬰幼兒,也有患者是成年才發病。典型症狀包括癢、紅斑、皮屑、
    水泡、滲出液等,會出現在皮膚容易搔抓處,如頸部、手肘、膝蓋等部位。常因奇癢無比而忍不住抓,易陷入惡性循環,皮膚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變得乾、粗、黑,演變成苔蘚化。
     
    ● 接觸性皮膚炎:皮膚接觸到某些物質而發炎起疹,常見刺激物如金屬飾品、植物、草藥、貼布、染髮劑、美妝品、化學製劑等。好發部位即身體接觸刺激物的地方,通常避免再接觸,症狀就會緩解。若不確定自己對什麼東西過敏,可至醫院做貼膚測試。

     




    ● 冬季:又稱冬季濕疹,正式名稱為「缺脂性濕疹」,好發於寒冷、乾燥氣候,皮膚出現發紅、龜裂、脫屑等,又乾又癢。老人家因皮脂腺機能退化,最常發生;喜歡泡熱水澡又忽略保濕的人,也容易引發。好發在小腿前側、背部、手背等部位,須加強保濕,勿過度清潔。
     
    ● 蕁麻疹:急性蕁麻疹來去一陣風,單一病灶很少超過一天,若病程持續周以上,則為慢性蕁麻疹,特點是出現大小不一的紅色膨疹,伴隨極度的瘙癢感,愈抓疹塊會愈大。除體質、過敏原刺激外,蟲咬、藥物等也可能引發,慢性蕁蔴疹尤其棘手。
     
    ● 痱子:醫學名稱為「汗疹」,夏天之所以常見是因出汗量大,汗水沒能從皮膚汗管完全排出,累積形成一顆顆小紅點,刺刺癢癢的不舒服。通常只要保持涼爽,穿透氣衣物,不抓破痱子,不用搽藥便會自然好。

     

      皮膚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自己肌膚自己救》
     

    繼續閱讀:
     
    1.
    皮蛇痛起來真要命!9招生活對策,對抗帶狀皰疹
     
    2.
    痛如火燒的「皮蛇」-「帶狀疱疹」預防與保健方法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今周刊    皮膚炎    皮蛇    過敏    汗疹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