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這些症狀嗎-皮膚乾癢  眼乾、口也乾?當心是「乾燥症」要盡快治療

    46582 人瀏覽
    乾燥症在秋冬季症狀會更嚴重,林理信說,乾燥症會引起全身黏膜的部位都乾燥,有些老人皮膚乾癢嚴重,甚至抓到破皮、流血。
     
    文/醫藥線記者 丁彥伶
     

    秋冬季皮膚乾癢到快抓破皮,「除了皮膚乾,會覺得喉嚨總是乾乾的,老是黏黏的痰?吃東西沒配水也容易噎到?」臺南安南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林理信提醒,如果有皮膚乾、眼睛乾、口乾,連吃東西都很容易太乾而卡住,小心!不只是皮膚乾癢症,而是免疫性疾病的「乾燥症」引起。
     


    ▍乾眼症可能有乾燥症
     
    林理信說,很多病人來就診前,在眼科看
    乾眼症超過十多年,每次只是拿眼藥、人工淚液不停地補充眼液,但是乾燥的狀況都無法解除,其實有不少被診斷為乾眼症的人,可能都是「乾燥症」的患者。
     
    乾燥症在秋冬季症狀會更嚴重,林理信說,乾燥症會引起全身黏膜的部位都乾燥,有些老人皮膚乾癢嚴重,甚至抓到破皮、流血。除了皮膚乾,還有眼睛乾、口乾、喉嚨乾常有痰、鼻腔乾燥等。
     
    很多人出門一定要帶水隨時補充,甚至三更半夜還會乾到起床灌水,女性連陰道也會乾燥而有性交困難的困擾。
    乾燥症是全身性的免疫性疾病,好發於三、四十歲以上女性,女性罹病率男性的3.55倍。
     


    ▍皮乾癢+關節痛,也是高危險群
     
    許多患者不只是有乾燥的問題,有一半會有
    關節痛。有些人的乾燥症狀不太明顯,但年過中年後,卻經常覺得關節莫名疼痛,這些都要注意是否有乾燥症的問題。

     
    關節痛
    (圖片來源:photoAC)

    乾燥症患者除了引起乾燥、侵犯關節,還可能侵犯全身內臟,包括肺部纖維化,甚至影響腎臟、血管及腦部。林理信提醒,乾燥症是重大傷病,一定要正確向免疫風濕科求診才可以開立藥物,雖然它的侵犯很嚴重,但只要用對藥物,像口乾幾乎沒有口水的患者,服用專用藥物半個小時,就會感覺到口水分泌出來。
     


    ▍如何確診乾燥症
     
    乾燥症的診斷,包括三個主觀症狀;例如乾眼症三個月以上、口乾症三個月以上等,另外加上六項客觀症狀符合四項症狀:包括做眼科乾眼症測試、核子醫學科檢測唾液腺、小唾液腺切片的病理檢測,和最簡單是透過抽血檢驗出有乾燥症的標記等,就可以確診為乾燥症。
     
    林信理說,很多人一聽到自己罹患的是「自體免疫疾病」,就急得快哭出來,以為要吃一輩子
    類固醇,會變月亮臉、肥胖等,其實乾燥症治療是使用免疫製劑,不是類固醇,沒有明顯副作用,而且治療效果很好,很快就可以擺脫眼藥水、不停喝水喝到肚子脹痛等。脫離「乾姊姊」的人生。
     


    ▍中藥也可以改善乾燥症
     
    如果確診乾燥症,除了要正確使用免疫製劑以外,也可以在中醫調理下更快緩解症狀。安南醫院中醫師唐偉誠說,
    乾燥症在中醫來說,是屬於「陰虛」症狀,可以先了解患者是否有火氣的問題,再針對患者陰虛特別嚴重的臟腑進行調節。
     
    例如有些人主要是以口乾、口臭、口苦症狀為主,陰不足的部位主要在脾胃,可以採用補脾胃的方式改善;如果是以口乾、乾咳、痰黏為主,則是肺陰不足,可以採用改善肺陰的方式治療。
     
    中藥

    (圖片來源:photoAC)
     
    如果是以皮膚乾燥為主,因為肺主皮毛,除了可以滋補肺陰以外,血虛也會生乾燥,也要注意養血治療。
     
    如果是乾眼症,由於「肝開竅於目」,所以治療以補肝陰為主,像我們常用的枸杞就是很好滋補肝陰的藥材。如果主要症狀是在關節肌肉,則要以活血化瘀治療為主,唐偉誠說,有些患者有乾燥的問題,但不符合乾燥症的診斷標準,也可以以在滋陰的大前提下,從主要症狀的臟腑治療,可以讓病症更快緩解。
     


    繼續閱讀:

    1. 秋季養生有撇步 乾癢、乾咳不上門

    2. 年老眼睛模糊就是白內障? 醫:小心也可能是乾眼症

     
    資深醫藥記者|丁彥伶

    點此了解丁彥伶>>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