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為什麼吃藥後,反而變得更嚴重了?-《蒼藍鴿醫師告訴你》
98978 人瀏覽 -
-
2018/12/22
作者 原水文化 -
-
文/吳其穎
這也是醫師於診間常常聽到的抱怨,這個命題該怎麼破解呢?首先我們先把狀況的分成兩類:「醫師未正確診斷」及「醫師診斷正確」。
「醫師未正確診斷」的情況,往往正如上一個「錯誤歸因」的例子:醫師此時正在數個困難辨別的診斷中找尋線索,此時治療成效雖然不彰,卻是為了疾病的正確診斷鋪路,因此這類情況並不是此命題的重點。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醫師診斷正確」的狀況下,患者卻仍抱怨「吃藥後病情越來越嚴重!」竟然會有這種情形嗎?當然有!而且這還是極常發生的案例。
在探討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重要的名詞:「自然病程」。
「自然病程」指的是一個疾病在不經醫療介入的情況下,整個疾病進展的過程。許多嚴重疾病的自然病程會走向死亡,例如嚴重的細菌感染、嚴重的脫水、中重度創傷等等,這也是生病需要趕緊就醫的原因:靠著精準的醫療將自然病程扭轉,而轉往康復之路。
然而對於較輕微的疾病而言,隨著自然病程一路往下走,即使途中沒有任何醫療介入,疾病終究也會痊癒。例如一般輕微的感冒,即使不吃感冒藥,只要多喝水多休息,最終也會自己好。通常這類疾病我們稱之為「自限性疾病」,雖然發病過程中會有各式不舒服的症狀,最終仍將自我康復。
對於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的示意圖通常為這個樣子:
以「感冒」為例。一般人感冒的前幾天,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會越來越嚴重,人也越來越不舒服。症狀嚴重度大約會在3天左右達到高峰,之後漸漸好轉,並於第7~10天時痊癒,正如上圖的「自然病程曲線」所描繪。
對於這種「自限性疾病」而言,藥物的主要角色在於「緩解不適」而非「治癒疾病」,例如感冒時醫師常開的止咳藥、化痰藥、抗組織胺等等。使用感冒藥物後,疾病的病程就會變成這個樣子:
讀者可以發現:在自限性疾病中,使用藥物與否並不會影響疾病復原的時間,卻可以大大減緩生病的不適感,這也是這類「症狀治療藥物」最大的價值。
拉回正題,為什麼許多患者會有「吃完藥後症狀卻惡化」的抱怨呢?這時看圖說故事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相信這樣讀者們便得以理解。症狀治療的藥物雖然可以減輕患者整體的不適,卻無法改變自然病程「先升後降」的曲線模式。
也因此,當自然病程尚未達到高峰,患者就會有「雖然吃了藥,卻越來越不舒服,是不是藥物沒有用?」的疑問。追根究柢,就是大眾對於疾病的自然病程不了解所致。
▍蒼藍鴿用藥補給站
很多時候並不是吃了藥卻沒有用,而是要反過來想:「吃了藥還那麼不舒服,那麼不吃藥豈不是更嚴重嗎?」這樣才是較為合理的思維邏輯。
繼續閱讀:
1. 銀髮族「藥」注意! 藥物之間也會產生交互作用
2. 感冒恐引眩暈 多吃蔬果、睡眠充足有助增強免疫力
更多《蒼藍鴿醫師告訴你》的文章:
《蒼藍鴿醫師告訴你:90%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沒有人教!》
作者/吳其穎
本文經原水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一般人感冒的前幾天,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會越來越嚴重,人也越來越不舒服。症狀嚴重度大約會在3天左右達到高峰,之後漸漸好轉,並於第7~10天時痊癒。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出版媒體 原水文化
- 人生對自己最大的承諾就是擁有健康美好生活, 城邦「原水文化出版」以其長期在保健領域耕耘的精神, 與您一起攜手相伴美好熟齡生活。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iteh2o
部落格:http://citeh2o.pixnet.net/blog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