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爺孫一起上學去,「代間學習」點亮生命之火!

    34234 人瀏覽
    代間學習已行之有年。黃敏偉說到,日本進行的「隔代交流」,是將幼兒園與小型失智症照顧中心、老人日間關懷中心比鄰設立。歐美國家現在時興「合作學習」,即是鼓勵年輕人與老人互相學習,例如一起玩闖關遊戲、接續活動,或是由老人口述故事,年輕人將他的想法變成畫面,透過這些互動過程中來共同溝通學習。



    在安養中心,空洞眼神飄向無盡遠的老人,每天面對同樣的照護人員與年齡相近的老人,日復一日的相近畫面,時間似乎變得靜止與沉悶。


    這時一群活蹦亂跳的幼童湧入,仰起小臉的孩子,稚氣地說:「爺爺奶奶今天過得好嗎?」熱鬧的帶動唱活動,小手牽起大手玩起遊戲,讓這些長者展開了笑顏,也使得靜寂的生活動了起來,這是現在許多安養中心正風行的-「代間學習」活動。



    ▍  「代間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到底什麼是「代間學習」?台中榮總嘉義暨灣橋分院副院長黃敏偉表示,其實代間學習廣泛定義是指不同世代之間的互相學習,例如父母與子女間,但現在一般多狹義地指祖父母輩與孫輩的共同學習。




    為什麼要做代間學習呢?黃敏偉進一步說明,代間學習有助達成以下三種目標:


    1. 增進代間關係:
    例如現代因為網路或電視盛行,以致小孩與長輩關係疏遠 ,透過代間學習可增加連結關係。


    2. 文化傳承:
    年輕一輩向祖父母輩學習智慧文化價值,黃敏偉舉例曾在院裡舉辦過「老人口述歷史」活動,曾經介紹抗戰時期歌曲,像鄧麗君的甜蜜蜜歌曲,會問年輕人聽到「甜蜜蜜」會想到什麼?而在戰火中聽到這首歌的老人則是心靈慰藉。在彼此分享感受之間,年輕人就易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與老人心境。


    3. 文化反哺:
    祖父母輩向年輕世代學習其生活文化,例如長輩跟小孩學習如何用3C商品,增加彼此的互動交流。
     



    ▍  日本、歐美國家如何做代間學習
     

    在許多先進國家,代間學習已行之有年。黃敏偉說到,日本進行的「隔代交流」,是將幼兒園與小型失智症照顧中心、老人日間關懷中心比鄰設立。
     

    例如老人帶著孫子一起去上課,在中心隔著一層玻璃,就能看到在幼兒園的孫子,減少離開親人的失落感。或是中心安排固定時段,讓長者與小朋友一同活動,例如「一起散步」的活動,從出發前互相檢查衣服、用品,出發後一起欣賞沿途的風景,並互作安全上的提醒。這時老人可從小孩身上感受到充沛的生命力,小孩也因此學習到對生命的關懷與體貼;回到社區後,也能宣導「失智」與「長者」的正面訊息。
     

    黃敏偉並舉北歐國家為例,在北歐國家像是瑞典、芬蘭等國,年輕人找工作不易,於是政府出錢雇用這些年輕人,讓年輕人擔任陪伴老人的工作,一人約陪伴3、4個老人。在工作前必須進行100多個小時訓練,年輕人學習面對老化事實,從心理與身體不同層面,來體會老人狀態,才能有更有品質的陪伴工作。
     

    歐美國家現在時興「合作學習」,即是鼓勵年輕人與老人互相學習,例如一起玩闖關遊戲、接續活動,或是由老人口述故事,年輕人將他的想法變成畫面,透過這些互動過程中來共同溝通學習。

     



    ▍  臺灣代間學習,勾勒童年往事揪甘心


    黃敏偉說明,在行政院退除官役兵輔導委員會灣橋榮民醫院附設護理之家進行的代間學習作法,則是邀請當地幼兒園小朋友與長者一起用餐與互動遊戲。當小朋友傳遞餐具給長輩,或是一起看影片時,種種與小孩的互動,常讓長者不自覺地想起自己的童年,美好回憶再上心頭。 


    除此之外,護理之家也會在節慶日時舉辦「親子日」,曾舉辦過「幫阿公阿嬤洗腳」活動。有些長者一輩子沒讓人洗過腳,起初很不好意思,後來看到護理人員帶頭示範,才卸下心防。有的長輩第一次被晚輩洗腳,感動到哭了,連家屬也跟著流眼淚,讓孩子有機會盡孝心,「表達愛意」也是代間學習的一部分。


    雙連安養中心曾經舉辦過固定一系列的代間學習活動,引起很大迴響。雙連安養中心主任賴明妙表示,中心成立之初便希望安養中心有「社區」的概念,就像一個社會縮影。因此,居住其間的老人,面對的不是只有同輩的老人或是照顧人員而已,常有例行性的小學、中學、大學的年輕朋友來院裡互動交流。


    熱心的雙連安養中心社工徐靖惠表示,去年3月份曾設計為期兩個月、一週一次,每次約一個半小時的代間學習活動,邀請在地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共同參與。

    回憶起第一次辦活動時,小朋友見到那麼多滿是皺紋與彎腰駝背的老人,本來有些膽怯,一開始氣氛顯得有些嚴肅冷清,工作人員這時用「帶動唱」來暖場,用紙本故事教導小孩認識老化過程,漸漸地消弭了小孩對老人的害怕心理。
     


    接著會教導小孩與長輩的互動禮節,並一起繪畫和製作童玩,彼此在活動中建立互助關係,當看到長輩與小孩一起聚精會神作畫的情景,真的令人相當感動。 


    有的小朋友平常較少有機會與長輩相處,透過這種活動,學會了如何跟長輩分享、關心長輩。徐靖惠表示,在這個活動結束過後,迄今一年以來,仍有長輩一直詢問何時會再開展活動?相當期盼活動的舉辦。未來將規劃走出戶外活動,讓長者有更多與不同社群的互動機會。


    賴明妙說明安養院的長者平均年齡約85歲,通常孫輩年齡都已偏大,很多長者都遺忘了跟孫輩童年相處的情景,看到小朋友來,可重溫自己過去帶小孩與孫子的情境,尤其固定時間來訪的團體,更有助於彼此深刻感情的培養。而且透過代間學習活動,不管是年輕人或是小學生,都可學習到如何照顧長者,對長者有正面觀念與形象將來自己老化或是要照顧老人的時才更能接受,不會流於刻板的負面印象。
     



    ▍  代間要溝通,聽看說不能少


    如果將代間學習的觀念落實在家庭裡,那麼家人又該如何進行?


    黃敏偉表示,這時家人要注意以下四三點,就能達到溝通無礙與共同學習目的。


    1.留意溝通過程:對於長者的價值觀要予以尊重。當與長輩起衝突時,當下不要反駁,選擇適當的時間點再予以溝通。同時長者應正視自己是個老人需要陪伴照顧,不要太執著自己的觀念,也可從年輕人身上學習不同想法。 


    2.其次,溝通最重要的是語言要「match」:現在許多小孩不用母語,容易導致與長者語言不相近而不溝通。在這中間,父母要當橋樑,例如讓小孩跟習慣講閩南語的老人學閩南語,或老人與小孩學國語,增加互動關係。


    3.體會長者需要:有些長者只是需要人家關心,當需求不被滿足時,常會以身體病痛為藉口,此時年輕人不要戳破老人謊言,多加揣摩長者需要,增加互動。


    4.鍛鍊身體:讓長者要適時活動,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力氣做更多的溝通學習。
     


    賴明妙則建議年輕父母要扮演好串聯的角色,讓子女與祖父母的連結有多一點的時間,例如多探望與陪伴家中長輩,或是到老人機構單位多與長者互動。除了現在倡導的「健康老化」與「樂齡老化」外,讓社會大眾正確「認識老化」也是該提倡的重要功課。 


    在代間學習活動中,不但有助於年輕一代學習正視老化的過程,長者也可吸收不同世代的文化內涵,彼此激發出更強大的生命之火!


    ☺謝謝台中榮總嘉義暨灣橋分院、雙連安養中心提供圖片
     

    ▲台中榮總嘉義暨灣橋分院副院長黃敏偉

     

    ▲雙連安養中心主任賴明妙

     

    ▲雙連安養中心社工徐靖惠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 資深編輯 湯蕙華
      • 資深媒體人,早年曾作旅遊休閒、美食、房地產等消費議題採訪,直到年紀稍長,因緣際會接觸衛教、老人、小農等議題,深刻體驗弱勢族群的心路歷程。

        進而感悟到人之所以能獲得深層幸福感,更需強大的心理力量為中心軸,這股力量必須不斷自我建設與外在環境的鞏固。 認為每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平等權,未來期許自己將不斷地探索社會核心,朝公益正義方向前行。

        深信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平等權利,未來將不斷地探索社會核心,朝公益正義的方向前行。
      • 插管?電擊?病危時一定要堅持急救嗎?了解

        別再管罩杯大小了!過了30歲的愛自己方式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