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理財記者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以房養老好?還是賣房養老好?比較5個考量後再做抉擇
「以房養老」不管是否要住在裡面,都必須繼續養房,也就是會產生持有成本,包括地價稅、房屋稅、管理費、產險保費(如火險、地震險)、修繕費。而這些費用除了房屋稅,可能會因為屋齡折舊而趨減外,其餘幾乎都是上漲趨勢。
2016/12/15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70歲老人讓座給90歲老人,老後出入不能只倚靠免費公車
臺灣現在只是「初老階段」,根據國發會預估,臺灣將於107年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比14%),11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比20%)。   還沒有真正進入高齡與超高齡的社會,就已經出現「70歲讓座給90歲」的現象,等到老人大軍真正壓境的年代,挑戰只會越來越險峻。
2016/12/08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後生活無往不利!用「VR」提高感官體驗,休閒、採購、行遍天下
2016/11/30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不用怕老!三種未來智慧科技,一路帶你進入美麗新世界
未來推著輪椅到公園曬太陽,陪著上醫院看診領藥,跟你聊天、玩牌、看電視,都可能會是機器人,機器人甚至可能比子女更懂得你的心,到了這一天,搶不到看護、等不到兒女,都免緊張了。
2016/11/25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祝你呷百年」!老了不會只躺在床上,六個人瑞故事 教你過精采人生
這些準人瑞、人瑞長者的精彩故事,讓我們不需要怕老,反而是期待有更長的健康生命去創造各種可能的想像。他們也提醒了我們,老了不能變得太弱,才有體力去繼續探索世界,以及現在就要儲存不會被時間淘汰的知識或技能,才有機會繼續貢獻世界。 喚起長輩的「職人魂」,用尊嚴撕下「失智」的標籤
2016/11/17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 你還在把媳婦當「外人」嗎?婆媳關係好,長照煩惱少
準婆婆似乎仍然沒有意識到未來的長照問題。很多媳婦熬成婆之後,好像都忘了會有老到走不動的一天,把可能會「長照」你的媳婦看成「天敵」。
2016/11/08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人家如果窮得只剩下房子?現在開始計畫,讓長輩有錢拿、有房子住-以房養老(下)
「以房養老」雖然不影響繼承,但是從老張案例可知,借貸期間越長、借貸本金越多、借貸利率越高,老張天年之後,除非當時房價增值幅度遠大於借貸本利和,否則小張繼承到的房產淨值已經所剩無幾,甚至可能是「負資產」。
2016/11/03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人家如果窮得只剩下房子?現在開始計畫,讓長輩有錢拿、有房子住-以房養老(上)
「以房養老」的正式名稱叫做「逆向抵押貸款」;傳統房貸,則是屬於「正向抵押貸款」。 正向抵押貸款,是銀行先撥一大筆款給房子的賣方後,買方、也就是借貸者,開始分期攤還房貸給銀行,直到貸款全部清償完畢。
2016/10/24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前才清理就太遲了!4方法教你少買東西、多存老本
近年來興起所謂的「斷捨離」、「老前生活整理」等等關於清理生活過多雜物的書籍或報導。但是等到老了、退休了再清理,已經太遲,因為這些雜物會吃掉好多原本可以存下來退休用的老本。
2016/10/24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第三人生」的美好想像 當一隻「侯鳥」long stay
退休就退休,為何要特別提倡什麼「第三人生運動」?原來是我們對於「第三人生」的想像太少、準備太晚、規劃太粗糙,以致於無法好好享受這段人生的黃金歲月,善用老天爺給的大禮。 同學提案的 long stay,就是第三人生的想像之一,這種生活方式像是「候鳥」,一段時期住在渡冬地,一段時期回到原生地。
2016/10/14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孤單終老,是可以避免的 《明天別再來敲門》教你把芳鄰變親人
歐弗原本的人生結局,可能是放在報紙社會版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標題會這麼寫著:「獨居老人自盡,死在家中多日才被發現」。但是他先改變了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而改變了悲哀的結局。 他離世時一點都不孤單,雖然沒有親人環繞,卻有許多像是親人般的鄰居們為他送行。
2016/10/07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避免失智長者變成被騙的肥羊 4 種方法幫助守護財產
因此,幫失智長輩守住財產,確保失智長輩的財產能用在長輩自己身上,就變得刻不容緩。 因為失智長輩不只要防外人、也要防親人,有很多失智案例是,沒等到財產變遺產,爭奪戰就提前開打了。
2016/09/29
6 7 8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