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文化

心靈加油站
為什麼當親朋好友一個個離開,你會感到孤獨呢?-《孤獨的價值》
倘若覺得寂寞,是因為失去朋友,我發現這定義並不適用所有例子。
前面提到若是完全沒有結交朋友的經驗,就不覺得沒朋友很孤單,也提到有些人只能藉由書或電視媒體,憧憬友情這東西。有些人藉由與自己年紀相仿之人的行為,假想自己也有同樣經驗,甚至有孩子認為電視節目演出的一切才是真實世界。
2016/09/29

心靈加油站
獨居老人不好嗎?對我而言,孤獨死是「有尊嚴的死去」-《孤獨的價值》
在小家庭當道的現今日本社會,鮮少有子女與父母同住,愈來愈多父母不希望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這是許多人希望的形式,也蘊含尊重個人自由的意志。
因此,孤獨死是誰都有可能面對的情景,毫無理由恐懼,反正死了,也就沒了孤獨這回事。已婚者或許有另一半陪在身旁,但總有一天還是會回歸單身,或是人活著卻失去意識,無論你擔心與否,每個人最終都得面對孤獨。
2016/09/29

心靈加油站
變老,是值得慶祝的事!長大讓人能開拓視野、看見世界-《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關於變老這件事》
變老當然不只是生理上的狀態改變,它同時牽涉心理、智力、社會和文化層面的進程,單單把它想成換種責任來承擔實在是不太公平,其中的複雜程度和豐富的經驗完全就被忽視掉了。
2016/08/24

心靈加油站
世上沒有「完美變老」的樣本,相信自己能用獨特的方式成長-《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關於變老這件事》
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完美變老」的樣本。
英年早逝的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活得比普通人更燦爛──這雖然又是用來安慰死者家屬的台詞,卻也無比真實。
每個人都以自己獨特方式成長、成熟;年輕人可以很有智慧,老人也可以愚蠢無比,反之亦然;大部分的人都是有時候聰明有時候笨,一星期、一天、甚至一個小時之內都可能轉換數次。
2016/08/24

心靈加油站
不用留戀青春,用「成長」替換「衰老」,生命將完全不同-《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關於變老這件事》
全心歡迎老化就等於擁抱生命本身,接受期間所有的痛苦、歡樂和艱困;如果我們能夠尊重自己的成長、以現實但正面的態度迎接逐年增加年紀的自己、不須嘲笑青春或將其理想化,那就是給自己加上受用一輩子的重要能力了。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