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網

樂活養生
進食不再怕嗆到 你有聽過吞嚥健康操嗎?
老年肌少使骨骼肌肉質量減少,影響吞嚥相關肌群功能,造成進食、吃藥易卡住,或喝水因流速快,呼吸道來不及關閉而嗆到。經評估後,若還能自我進食,可透過吞嚥相關復健提升功能,而非使用鼻胃管進食,以免讓長者的吞嚥功能退步。
2018/01/24

樂活養生
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北歐式健走 消耗熱量更大
要擁有健康的身體,侯勝茂引用衛生署前署長、監察院長張博雅所言,「健康是你的權利,保健是你的義務」,鼓勵民眾「規律生活、照常飲食、外出走走」。
2018/01/23

社會資源
誰來幫我?後山6500病人排隊等復康巴士
偏鄉地區在醫療資源上比起城市本來就較缺乏,許多有慢性病的長輩家中又常是獨居、老老照顧的情形,要按時到醫院回診一趟非常耗費心力,雖然有復康巴士,但……
2018/01/23

病症知識
56歲女視力模糊 一查血管年齡竟90歲
熟年女性要注意!心血管及婦科相關疾病容易在更年期報到,尤其若有三高、肥胖或家族病史等高風險因子的女性,更應該定期健康檢查,愛護自己的身體~
2018/01/23

心靈加油站
失智嫗用餐頻問「我付錢了嗎?」 暖老闆騙付過了送愛
如果在公共場合看到有重複行為或是思緒沒那麼清楚地的老人家,你會怎麼做呢?基隆一家餐廳就有一位暖心老闆,面對記憶力有些退化的客人婆婆一直問同樣的問題,不但沒有不耐煩,還要求自家店員要把婆婆當成自己家人對待~
2017/12/19

樂活養生
運動流汗可預防失智 專家:建議多做有氧運動
運動應該越早越好,不能等到退休後,才開始運動,甄瑞興指出,如果等到五六十歲才運動,則效果有限,較難預防老年失智症。先請專家評估每位長者的生理學和認知功能,設計個人的「運動處方」,根據長者改善狀況,再設計不同的課程。
2017/12/19

樂活養生
「我愛你,我讓你好死」 破除9迷思 讓病人安寧謝幕
醫改會研究員辜智芬表示,國人對安寧醫療存有許多迷思與誤解,使很多末期病人被「一路救到掛」,無法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目前健保提供的安寧緩和服務,除了入住安寧病房或由安寧團隊到原本病房提供服務,還有居家安寧及社區安寧服務,幫助病人在生命末期回到家中,仍可獲得安寧團隊協助,達成在地善終心願。
2017/12/19

新聞政策
安寧醫療與安樂死不同 醫師分析給你聽
台灣安寧療護適用對象,目前仍限生命末期病人,長期久病的民眾不適用,不斷有支持「安樂死」的聲音出現。不過,這只是病人覺得活著沒意思而求解脫的方式,與家屬溝通不足,又猶如醫師刻意協助自殺,與安寧療護強調的「自然善終」有很大差距,無法達到生心靈的圓滿,也非愛的真諦
2017/12/19

長期照護
臥床長輩沒刷牙 假牙因牙根蛀爛脫落、差點入肚
許多鼻胃管長輩因口腔有太多細菌,蛀牙蛀到牙根爛光,過去曾做的假牙、牙套、牙冠等,全部掉到咽喉去,少部分還會掉進氣管,導致肺部發炎。加上許多臥床長輩有吞嚥障礙,一旦嗆咳,細菌就會從氣管跑進肺部,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
2017/11/19

病症知識
老人營養不良多 醫師:最佳體重是「過胖」
許多老年人常合併多重病況,為改善病症會控制飲食,長期下來,體重越來越輕,在肌肉不夠支撐的情況下,走動的狀況也減少,甚至認為臥床休息就好,導致退化情形加重。30歲以後,大部分的器官功能以每年下降1%的速度衰退,走路速度越慢,代表身體開始退化。
2017/11/18

病症知識
失智看哪一科?患者最愛看中醫
廖姓病患擔任扶輪社社員33年,幾乎拿「全勤獎」,但今年開完攝護腺手術後,性情丕變,拒絕就醫,經家屬安排,以為要看中醫就欣然接受,在中山附醫中醫部接受扎針、遠紅外線熱敷等治療,也接受周希諴問診,在治療後腰可挺直、精神變好,恢復「社長」威嚴,小碎步也改善。
2017/11/18

長期照護
顧失智太太七年 男兒淚不斷
林太太七年前性格轉變,重複購買洗衣精。他長時間在外工作,直到女兒告知,回家驚訝發現,「洗衣精數量夠我全家用三年」,帶太太就醫確診失智,當時太太只有五十四歲。失智症家屬林先生呼籲,大家一定要認識失智症,應聽從醫師囑咐,好好照顧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