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Articles
熟齡閱讀


病症知識
早期肺癌也要基因檢測?術後有哪些輔助治療可減少復發? 醫師來解答!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凱靈指出,肺癌1B期術後5年復發率就有約45%,2期則有約60%,到了第3期更可高達70%以上,而且超過一半的病人都帶有EGFR基因突變,復發率會更高,尤其是在腦部轉移的部分,風險會比其他患者更高。
健康醫療網
2024/11/19
病症知識
血糖波動沒感覺?醫師推薦的監測工具讓你控糖很有感!
耕莘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馬文雅提醒,血糖問題透過症狀可能不易察覺,因此監測相當重要,有監測才有機會發覺問題,健檢時可以測量空腹血糖、血糖平均指標「糖化血色素」和糖水試驗,這些指標能幫助民眾早一點發現血糖異常的狀況。
健康醫療網
2024/11/15
病症知識
一碰臉頰就痛到要命!醫揭「三叉神經痛」疼痛部位:眼皮、嘴角最常見
三叉神經不定期的劇痛,痛起來要人命!50多歲的陳先生,多年前診斷出罹患三叉神經痛,狀況時好時壞,顏面不時襲來「閃電般」的劇痛或「刀割般」的刺痛,近期發作頻率變密集且週期縮短,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直到2個月前至雙和醫院疼痛特別門診就醫,透過手術治療才明顯緩解困擾許久的顏面劇痛問題。 一碰臉頰就痛到要命!醫揭「三叉神經痛」疼痛部位:眼皮、嘴角最常見
Uho優活健康網
2024/11/15
病症知識
選用正確關節保健成分!讓你關節補給再增生 筋骨養護不間斷
現在很多人會吃關節保健食品來保養,不過內含成分有哪些功效?對關節真的有效嗎?讓馬偕醫院骨科醫師林宗諭來解答!
健康醫療網
2024/11/15
樂活養生
失智家人「不聽話」怎麼溝通?名醫:避免硬碰硬、保持病情不惡化的照護技巧
陳乃菁醫師長年身處在失智症照護現場,對於病患聽不聽話這件事,一語道破地說:「天生不認錯的人,不論到失智症哪一期,都是周圍的人的錯。這跟他原始的個性有關係,這種失智症的病人就特別難照顧」。
早安健康
2024/11/13
病症知識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肝癌在臺灣發病率位居第五,死亡率則排名第二。根據國健署數據,臺灣每年約有一萬名新發肝癌病例,其中30-40%確診時已是晚期。林裕民醫師表示,「早期肝癌無症狀,建議有肝硬化、酗酒、B型或C型肝炎等高風險者定期追蹤檢查。」
照護線上
2024/11/13
新聞政策
解開千絲萬縷的照顧糾結 「新北家庭照顧者成果展」即日起展出
新北家協11/7起辦理家庭照顧者成果展,以「照顧的糾結:自我、親情、生涯」為主題,透過手作品與真人圖書館,使大眾了解照顧者所面對的拉扯困境。(圖/新北市政府)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11/09
新聞政策
113年度「長照2.0服務滿意度調查」電話訪問進行中 請接獲電話之民眾接受訪問
衛生福利部委託國衛院進行本年度「長照2.0服務滿意度調查」了解民眾使用長照服務情形,作為未來長照政策之參考,民眾若接到電話請放心接受訪問。(圖/photoAC)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11/09
新聞政策
中醫社區健康照護網絡計畫 中醫優質照護到您家
衛福部辦理「建立中醫社區健康照護網絡計畫」,鼓勵中醫師至就醫不便的病人住家、照護機構提供服務,並進入社區推廣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提供民眾更多樣化及優質的照護。(圖/photoAC)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11/08
新聞政策
瞭解體質安心進補 冬令進補藥知道
11月迎來冬令節氣,民眾喜愛中藥進補養生,但現代人大多是營養過剩或營養不均衡的體質,不當進補反而傷身,選擇中藥材或膳食,也要注意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圖/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11/07
新聞政策
時序入深秋 外出護心有妙招
時序入深秋,各地早晚溫差大,國健署呼籲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年長長輩等民眾,應作好保暖措施,謹記護心4招避免誘發心血管疾病。(圖/衛生福利部)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11/05
社會資源
生前做好這三件事:預立醫療、遺囑、身後事規劃,用你想要的方式跟世界告別!
生前做好預立醫療、預立遺囑與生前契約這三件事,不僅能讓我們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告別世界,更能減輕親人的心理和經濟負擔。面對不可避免的生死議題,提前做好準備,是對自己與親人的一份體貼和責任。
愛長照企劃編輯
2024/11/01
14 15 16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