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樂活養生
許禮安醫師:「情緒管理」重要嗎?有時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因為...別人
人有悲歡離合,就必然會七情六慾。我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情緒祥和,可是沒情緒根本就是個假人。我講授生死學和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很多年,我都教學員要練習活得「目中無人」:你管別人怎麼想,你只要活出你自己真正的樣子就夠了。
許禮安 醫師
2018/03/30

長期照護
當AI準確預測人生最後一刻 生命就可以善終好好走
過去的慣性,因為考量病患家屬對治療的期待,多數醫師在預測臨終時間時,往往比較樂觀,但卻可能造成預測失準,導致醫師與病患家屬間的衝突。有了AI的協助,就能減少類似遺憾的發生,同時促進醫病關係。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3/03

心靈加油站
當失智症患者面對漸漸失能的自己,安樂死是選擇和權利嗎?-《愛我的人也呼吸著我》
即便在醫助式死亡合法的州,要安樂死仍得當事人執行許多相關的動作。如果,連每週分配好且依照日期裝在小藥盒的藥,我自己都無法正確服用,我怎麼有辦法在沒有家人的協助下,未來十年或十五年自己取得毒藥,加以研磨混和,配上最後一杯飲料吞下去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31

心靈加油站
生前遺囑你準備好了嗎?為自己的生命故事,寫下想要的結局-《愛我的人也呼吸著我》
除了避免〔心智和身體上的〕痛苦折磨,有品質的人生應該包括歡笑、包容、「和家人在一起,能彼此碰觸,頭腦清醒,不變成別人的負擔」。生命若沒有這些,會讓人難以接受。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31

長期照護
快臨終了,為什麼還要叫救護車?生前預囑的重要性-《2025長照危機》
全國在宅療養支援診所聯絡組祕書長太田秀樹醫生(62歲)指出:「重點在於患者要和家屬、醫生、護理師、照護員們多方討論,事先整合好彼此的意見。尤其不少親戚平時關係疏遠,到了這種時候卻突然冒出來抱怨說『為什麼不叫救護車』,所以必須盡量把家人親戚都找來,加以研議才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31

新聞政策
台南輕失智者有黑數、台灣物治所地圖版、獨居長輩意外急救系統、成大醫安寧居家照護12/15【新聞彙整】
衛生福利部106年失智照護服務計畫,今年5月起全台啟動、在各縣市設置「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台南市由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承接南市失智症整合照護服務任務,到11月已服務逾420位失智症病人及家屬,並辦理多場失智症社區衛教宣導,將失智症長照服務結合多元管道傳遞給有需要的家庭。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5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專訪北市立聯醫總院長黃勝堅-藍鵲計畫是從生到死的照顧,把醫療整合照護送到老人的家(下)
黃勝堅表示,醫院每天要服務大量的病患,就像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病患每天流來流去,醫病之間、只能相互匆匆。但是「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才真的能讓醫病之間,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足跡與印記。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11/01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專訪北市立聯醫總院長黃勝堅-藍鵲計畫是從生到死的照顧,把醫療整合照護送到老人的家(上)
十多年來,雖然健保局陸續推動一些居家醫療,但主要是被動式的幫臥床長者更換「三管」,其他不管。就算105年時,更進一步地可在長者家中刷健保卡、開處方簽、檢驗生理數值等動作,也還只是做事、不是做人(照顧人)。「醫院也大多是派最菜的住院醫師走個過場,而不是抱著解決社會問題的心態而來。」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11/01

心靈加油站
葉金川-拒絕醫療凌遲 他要帥氣地走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是針對末期病人,醫師如果明知心肺復甦術包括插管急救,不能挽回病人性命,只是拖延死亡時程,就應考慮不插管,並對已插管急救卻無效的病人,有拔管協助病人安詳往生義務;此即是安寧療護真諦。醫療目的不在維持一息尚存,勉力提供無效醫療,在他看來,這就是「凌遲」病人。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楊志良-提倡安寧療護 取代無效醫療
要避免「無效醫療」所造成的浪費,他認為應從兩方面著手:一以安寧療護取代積極治療,讓病患獲得更好的臨終關懷與照顧,另一方面,鼓勵民眾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讓病患活得更有尊嚴,也減少醫療支出。目前台灣僅四分之一癌末病患臨終前接受安寧療護,跟國外已達七、八成相比,努力的空間仍大。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打造多元化長照安寧資源
因應醫療環境的變遷及長照2.0、在地老化及在宅醫療等政策的推行,本基金會的長照安寧推動計畫將不侷限於長照機構,長遠目標將朝向以病人為中心的社區安寧照護網絡,未來服務對象將包含非屬機構的長照工作人員所提供的居家及社區服務,希望藉此打造、充實多元化安寧資源,讓長照安寧質量與時俱進。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在最熟悉的地方送別-長照機構推動安寧療護的案例分享
在住機構的長者中, 像金爺爺這樣的案例還真不少;他們視機構為「第二個家」,也是期盼的人生終點,希望能在熟悉的這個「家」,由家人陪伴下,依自己意願安詳走完全程。這也彰顯了「安寧照顧」對長照機構的長者而言,是生命末期非常重要的資源,不僅提供個案本身舒適護理,也幫助家屬心理及精神上獲得支持,減少因親人離別所產生的負向情緒,同時促進家人間的理解與配合,讓個案生命在尊嚴及品質下平安善終。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