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社會資源
【朱國鳳專欄】獨居長者家中摔倒、中風怎麼辦?「緊急救援系統服務」是獨居長者的「平安符」
譬如臺北市負責提供「獨居長者緊急救援系統服務」的中興保全表示,「隨身發報器」是一種無線遙控、且能防水的隨身按鈕。若長者在家發生緊急狀況時,可直接壓下求救鈕,24小時守護中心會透過主機的擴音功能,與長者聯繫了解狀況。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1/05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雇主挑外籍看護?其實,我們也在被挑選,外籍看護有「八大不愛」!
照護長期臥床者,至少每兩小時要協助翻身一次,如果是日間還好,夜間勢必影響看護的睡眠品質。而且看護與受照護者無法交流互動,成就感很低,因此外籍看護比較不愛「長期臥床型」,希望優先選擇的是「陪伴型」。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2/30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今天日本,明天台灣?享樂過了頭,小心變成未來的「下流老人」
今日的日本,往往是明日的台灣,台灣社會也是存在不少讓某些年輕人產生「職場與社會不只沒有保護我們,還奪走我們的時間、金錢、餘裕」的現象。
但是選擇繭居或隱居,辭去正職、用打零工的方式面對人生,卻讓我看到一股正在催生未來「下流老人們」的危機。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2/29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以房養老好?還是賣房養老好?比較5個考量後再做抉擇
「以房養老」不管是否要住在裡面,都必須繼續養房,也就是會產生持有成本,包括地價稅、房屋稅、管理費、產險保費(如火險、地震險)、修繕費。而這些費用除了房屋稅,可能會因為屋齡折舊而趨減外,其餘幾乎都是上漲趨勢。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2/15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70歲老人讓座給90歲老人,老後出入不能只倚靠免費公車
臺灣現在只是「初老階段」,根據國發會預估,臺灣將於107年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比14%),11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比20%)。
還沒有真正進入高齡與超高齡的社會,就已經出現「70歲讓座給90歲」的現象,等到老人大軍真正壓境的年代,挑戰只會越來越險峻。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2/08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後生活無往不利!用「VR」提高感官體驗,休閒、採購、行遍天下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1/30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不用怕老!三種未來智慧科技,一路帶你進入美麗新世界
未來推著輪椅到公園曬太陽,陪著上醫院看診領藥,跟你聊天、玩牌、看電視,都可能會是機器人,機器人甚至可能比子女更懂得你的心,到了這一天,搶不到看護、等不到兒女,都免緊張了。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1/25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祝你呷百年」!老了不會只躺在床上,六個人瑞故事 教你過精采人生
這些準人瑞、人瑞長者的精彩故事,讓我們不需要怕老,反而是期待有更長的健康生命去創造各種可能的想像。他們也提醒了我們,老了不能變得太弱,才有體力去繼續探索世界,以及現在就要儲存不會被時間淘汰的知識或技能,才有機會繼續貢獻世界。
喚起長輩的「職人魂」,用尊嚴撕下「失智」的標籤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1/17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 你還在把媳婦當「外人」嗎?婆媳關係好,長照煩惱少
準婆婆似乎仍然沒有意識到未來的長照問題。很多媳婦熬成婆之後,好像都忘了會有老到走不動的一天,把可能會「長照」你的媳婦看成「天敵」。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1/08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人家如果窮得只剩下房子?現在開始計畫,讓長輩有錢拿、有房子住-以房養老(下)
「以房養老」雖然不影響繼承,但是從老張案例可知,借貸期間越長、借貸本金越多、借貸利率越高,老張天年之後,除非當時房價增值幅度遠大於借貸本利和,否則小張繼承到的房產淨值已經所剩無幾,甚至可能是「負資產」。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1/03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人家如果窮得只剩下房子?現在開始計畫,讓長輩有錢拿、有房子住-以房養老(上)
「以房養老」的正式名稱叫做「逆向抵押貸款」;傳統房貸,則是屬於「正向抵押貸款」。
正向抵押貸款,是銀行先撥一大筆款給房子的賣方後,買方、也就是借貸者,開始分期攤還房貸給銀行,直到貸款全部清償完畢。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0/24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前才清理就太遲了!4方法教你少買東西、多存老本
近年來興起所謂的「斷捨離」、「老前生活整理」等等關於清理生活過多雜物的書籍或報導。但是等到老了、退休了再清理,已經太遲,因為這些雜物會吃掉好多原本可以存下來退休用的老本。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