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日照中心

共有 38 則相關文章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越來越老的臺灣,需要一座「都江堰」,靠「自癒力」延緩失能、失智(下)
如果連獸類都有「自癒力」,萬物之靈的人類,當然也有。只是要如何喚回這個與生俱來的「自癒力」呢?我懷抱著一肚子的好奇來到「揚生六O館」,想親自瞧瞧,這個所謂的「自癒力實踐館」,要如何把有點八股的「3+1:健康飲食、適量運動、良好習慣+人際關係」,完整的實踐出來。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6/19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後如何不孤單,要有鄰居天天來相伴
如果晚年想要在自宅終老,又要免於孤單,我認為,一定要有一位能天天來陪你聊天的「陳媽媽」近在眼前的老鄰居們,可能會比遠在天邊的孝子、孝女們,更能減少晚年的孤單,更能增加獨居時的安全感。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4/23
長期照護
靠「悠悠食堂」及「自立支援」-南門日照中心打造出自我特色
南門日照中心有兩個很不一樣的地方,一個是團體課程「悠悠食堂」,另一個則是「自立支援」。 「悠悠食堂」是讓長輩們按照自己的能力,從撿菜、洗菜、煮菜、到販售,全都自己動手來。「自立支援」則是照服員在團康活動之外針對長輩的個別情況,訓練他們的肢體。
林曉盈
2018/04/17
長期照護
失智照護、攸關國力,請重視失智者與家屬的所需-《松鼠之家:失智症大地》
這個主要服務早發型失智症病人的設施有幾個特徵,只有白天開放,家屬一早載病人前來或搭乘穿梭巴士,太陽下山前返家與家人團聚;這裡的活動主要是農事栽植各種水果蔬菜等……
遠流出版社
2018/03/19
新聞政策
銀髮旅遊補助?給業者的、長照險全台投保率2.5%、桃園國軍總院櫻花季長照列車開跑3/2【新聞彙整】
LINE上盛傳「觀光局對老人(65歲以上)旅遊有補助」訊息,並非一般民眾可自行申請,而是鼓勵旅行業者規劃友善銀髮族旅遊時可以請領的補助;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壽險業長照險有效契在去年底突破60萬件,整體投保率2.55%,顯示仍有努力的空間。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3/02
新聞政策
臺南首間失智症互助家園,讓病友交流兼紓壓!還有「失智博物館」破除大眾迷思
臺南市失智人口約1萬886人,為了減輕失智症照顧家庭的壓力,並且把資源送到更多需要的人手中,臺南市政府在「臺南市無障礙之家」成立了首間失智互助家園,其中更打造「失智博物館專區」要破除民眾對失智症的誤解。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21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專訪「自立支援照顧」引進人林金立-零約束、零尿布、零臥床,養老院不再是有去無回的流放
過去很多養護機構,被形容成有去無回的「老人墳墓」。一張挨著一張的床上,躺著的都是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有的手腳還被約束帶綁在床緣的欄杆上,老人家臉上充滿著恐懼。而同仁仁愛之家的董事長林金立,為了打破一班養老院的約束,引進日本的自力支援照顧,重啟老人家的自理能力,打造一間沒有束縛充滿溫暖陪伴的養老院。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12/07
新聞政策
廢棄校舍變原民風長照中心,臺東縣首創!讓失能失智長輩在家慢慢老
臺東縣政府為了實現「一鄉鎮一日照」的目標,委託伊甸基金會,將閒置已久的忠義國小校舍,改建為臺東縣私立耆福綜合式長照機構。且因長濱鄉以原住民人口為主,為增加失智長輩對環境的熟悉感,不只裝潢、擺設融合原民的圖騰風格,連課程的安排也充滿在地元素,讓長輩更有家的感覺!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1/30
新聞政策
照護司長蔡淑鳳:與生命的限制共存,即使忘了一切,也要記得「我愛你」-從全球到台灣 失智照護行動計畫
「學會與生命的限制共存,記得表達『我愛你』。」蔡淑鳳司長提到,在失智症全球行動計畫中,預估全世界有五千萬失智症患者,每三秒會發現一個案,失智症的速度不僅快也非常多。其中,早發性失智症確診的案例越來越多,60歲以下的罹患者也逐漸「忘了我自己」。
小虎文
2017/11/07
新聞政策
大陸拚「醫養」高薪挖角臺灣長照人才、領勞保忘勞退?3.3萬人未領退休金 8/10【新聞彙整】
臺灣嚴苛的長照環境,低薪、過勞的現況都讓從業人員百般無奈。面對大陸市場以高薪向台灣長照人才招手,臺灣長照之路又該何去何從?65歲已屆退休年齡的民眾請注意,勞動局最新調查有3.3萬民退休人士尚未領取退休金,趕快查察家裡信箱,別讓權益睡著囉!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8/11
長期照護
需要長照資源嗎?11間榮民之家開放一般民眾自費申請入住!
從今年(民國106年)2月起,開放11間尚有床位的榮民之家,讓有機構入住需要的一般民眾也能自費申請,獲得照護。
劉德容
2017/02/18
長期照護
「三明治族的救星!」除了幼兒園結合老人照顧,還有課後輔導搭配日間照顧
在日本社會中,隨著家庭結構與人口結構的改變,衍生而來的,除了老人照顧問題,也帶來孩子的照顧問題。 工作忙碌的三明治族,一方面要擔心年邁的父母沒人照顧,另一方面又要煩惱孩子下課時,家裡沒人手可以接送,到底該怎麼辦呢?
李羚榕
2017/01/19
2 3 4

訂閱電子報

友善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