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社會資源
每月保費2200元 做足基本4保障
醫療險、意外險、癌症險、壽險,面對好幾種不同的險種,預算有限的小資族該如何恩對需求做最有效率的選擇呢?
Smart智富
2018/01/08

新聞政策
未來老人照護就靠AI
國際上,AI智能理財發展已久,機械人理財服務在許多國外銀行如雨後春筍般推出。以「機器人理財顧問(Robo-Advisor)」或「AI智能理財平台」為例,其優勢為避免人性錯誤行為及提升投資效能。且未來AI技術也可廣泛應用在老人照護的協助上,包含從數百萬名患者的海量醫療紀錄中,協助醫師做出更精確的診斷及處置方式。
Smart智富
2017/12/10

新聞政策
國民年金補繳期限將到期!未繳保費將受3大影響
國民年金的繳費期限即將在2019年1月31日陸續到期!未繳納的民眾會有以下三大影響,包括1.配偶會連帶罰鍰2.未繳清期間沒有保障3.年金給付打折扣,以上三點民眾需特別留意。
Smart智富
2017/12/10

新聞政策
不繳國民年金,小心將來無法請領勞保年金!
若是一般上班族,曾經因工作中斷退出勞保、加入國保的人,投保時間若非整個月,國保保費可採按日計算。尤其離職的空窗期間,建議領到國保繳費單就要去繳費,原因在於,萬一勞保年資累積未超過15年,只能請領老年一次金給付;若有按時繳納國保保費、有國保年資,可與勞保年資合併計算。
Smart智富
2017/12/10

樂活養生
大筆定存拆單 利息足足多6倍!
一般人普遍習慣將大筆的錢放在一筆定存中,損失的不只是靈活規畫資金的彈性而已,還會少賺了很多利息。因為定期存款只用「單利」計息,因此,若你的錢300萬元(含)以上(依銀行規定,臺灣銀行是500萬元)就稱為大額存款,會建議透過拆單來活化定存。
Smart智富
2017/12/10

長期照護
長照隱憂,臺灣恐陷「兩代同垮」危機
為了照顧上一代,被迫放下自己生活與工作的上班族,在臺灣愈來愈多。其中,臺灣社會中,五、六年級生正面臨龐大的長期照顧壓力,但出生率變低、家戶人口數逐年降低,只靠家庭成員的力量,難以解決長期照顧問題,以至於很多照顧家庭都面臨『兩代同垮』的困境。
Smart智富
2017/11/21

新聞政策
台灣人退休保險保障嚴重不足!
民眾對退休金準備往往僅止於「知道、但沒有行動」,有超過4成民眾認為目前財務不足以負擔下半輩子生活,卻有近5成民眾沒有理財,更有33%民眾完全依賴他人提供退休金。此外,大多數民眾的退休準備金明顯不足,對於退休後生活費用的估計,未考慮通膨與長壽風險, 因此明顯偏低。
Smart智富
2017/09/25

樂活養生
一個公式 算出家庭真實保障缺口
到底要如何知道自己的保障額度?建議要用保障缺口和預算規畫。例如,以家裡有2個小孩的小康家庭為例,如家庭年收入為120萬元,在規畫壽險保障時,必須要考量房屋貸款、小孩的教育基金等,此時保障額度可能會比雙十原則建議的1,200萬元來的更高。
Smart智富
2017/09/24

新聞政策
為什麼勞保會破產而勞退不會?
勞保為什麼會有破產危機呢?因為勞保採取的是基金制,不是個人專戶制,這筆資金會由所有投保的人共用。你可以將勞保年金想成是一個大水庫,現職的勞工往水庫中倒水,而退休勞工則由水庫中取水,一旦取水的人愈來愈多,而供水的人愈來愈少,則水庫水位就會開始下降,甚至缺水。
Smart智富
2017/09/24

長期照護
用勞保、國保取得長照補助
要讓退休後的長期照顧風險降到最低,還有一個必要步驟就是檢視手上既有的「非醫療險、非長照相關保險」,如果你有年金險、終身還本型壽險,可透過其按期給付的年金或生存保險金,支付長照所需費用。
Smart智富
2017/09/24

病症知識
在國外生病、發生意外 醫療費用誰賠?
若擔心長期在國外,因外來突發事故而產生的龐大醫療費用,建議可規畫意外醫療險。目前產險公司與壽險公司,都有設計意外醫療險,產險公司多為一年定期、不保證續保的意外醫療險,壽險公司則是定期或終身都有,有保證續保的功能,民眾可依自身預算與需求投保。
Smart智富
2017/09/21

樂活養生
滾大財富還是滾大負債? 借錢投資之前先想5件事
如果你最近有想透過「借貸投資」的話,為避免口袋破更大的洞,以下有5個觀念,建議在你行動之前先謹慎檢視自己承受債務的體質是否良好,再考慮是否要做。
Smart智富
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