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新聞政策
銀髮族行動上網率過半、竹市老人送餐不畏風雨、高起薪禮儀師徵才1/5【新聞彙整】
衛福部日前公告新版給付支付基準,延續過去包裹給付試辦,將長照需求者依失能程度分為2至8級,並擬定相對應的各類服務使用額度,提出「問題清單」並訂定「照顧組合」,費用依服務計價,一改過去「以時計價」模式。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1/04

新聞政策
友善中高齡城市大評比、長照心理照護計畫、澎湖行人「優先旗」、彰化「輔具得來速」12/29【新聞彙整】
縣市高齡政策衡量指標包括社交、教育、就業、交通等四大面向。高發會指出,這四項指標是針對65歲以上高齡者進行焦點團體訪談後,發現中高齡者最關心的施政面向包括社交場域完善度、樂齡教育豐富性、二度就業機會及交通運輸環境。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28

新聞政策
長輩防流感疫苗打了沒?北市6千劑免費流感疫苗,捷運站接種外籍看護也有保障!
家中長輩如果屬於需要人照顧的失能或失智者,得流感的同時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長時間相處的家庭照顧者或看護。照顧者若因感冒倒下,照顧壓力將會倍增!臺北市為了讓照顧家庭有萬全的防護,今年提供6千劑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26

新聞政策
臺南失智互助家園、老人受虐通報專線113、吞嚥健康操、腦疲勞影響憂鬱失智12/22【新聞彙整】
長期照顧將是未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少子化造成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估,長期照護潛在需求約7~9年,國內研究台灣人一生中,需要被長期照顧時間約7.3年,男性平均6.4年,女性高達8.2年。值得注意的是壽險公會,公布106年上半年統計資料顯示,目前長照險有效契約件數59.2萬件,若對照台灣總人口數,計算出投保率只有百分之2.5。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22

新聞政策
臺南首間失智症互助家園,讓病友交流兼紓壓!還有「失智博物館」破除大眾迷思
臺南市失智人口約1萬886人,為了減輕失智症照顧家庭的壓力,並且把資源送到更多需要的人手中,臺南市政府在「臺南市無障礙之家」成立了首間失智互助家園,其中更打造「失智博物館專區」要破除民眾對失智症的誤解。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21

新聞政策
安寧醫療與安樂死不同 醫師分析給你聽
台灣安寧療護適用對象,目前仍限生命末期病人,長期久病的民眾不適用,不斷有支持「安樂死」的聲音出現。不過,這只是病人覺得活著沒意思而求解脫的方式,與家屬溝通不足,又猶如醫師刻意協助自殺,與安寧療護強調的「自然善終」有很大差距,無法達到生心靈的圓滿,也非愛的真諦
元氣網
2017/12/19

新聞政策
台南輕失智者有黑數、台灣物治所地圖版、獨居長輩意外急救系統、成大醫安寧居家照護12/15【新聞彙整】
衛生福利部106年失智照護服務計畫,今年5月起全台啟動、在各縣市設置「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台南市由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承接南市失智症整合照護服務任務,到11月已服務逾420位失智症病人及家屬,並辦理多場失智症社區衛教宣導,將失智症長照服務結合多元管道傳遞給有需要的家庭。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5

新聞政策
我要到哪裡復健?一秒幫你找到!台灣物理治療所【地圖版】正式上線
透過Google Mpa製作台灣物理治療所的「地圖版」,讓有需求的民眾能夠透過這項服務,找到鄰近或地點方便的物理治療所。在到物理治療所治療之前,請先洽詢預約並開立診斷證明書,以及依治療所建議準備相關資料。才能準確地為您治療,或是避免白跑一趟喔!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4

新聞政策
「照服員薪水3萬元若太少,就當做功德?」家總呼籲院長親自做看看
賴院長先前公開表示,照服員薪水少可當作功德的言論引不不小反彈,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秘書長,陳景寧就建議賴院長應該做「一日工作體驗」,親自體會照服員的工作窘境。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2

新聞政策
【王竹語專欄】五大令臺灣長輩不滿的生活狀況,老後樂園不只身體健康更要生活品質!
根據內政部《國民生活狀況意向調查報告》顯示,65歲以上國民對目前生活狀況各層面滿意度,其中滿意度最低的包括社會風氣、社會互信、媒體品質等;而談到最擔憂的問題則是健康跟物價,綜合來說臺灣要邁向老後樂園,政府除了在照顧資源上著力外,生活品質的提升也同樣需要重視。
王竹語
2017/12/12

新聞政策
中醫不只治眩暈,還能減少一半的中風發生率!
每年台灣約有70萬人次的病人因眩暈到醫院求診,眩暈好發在38至72歲。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醫師,以全國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針對週邊型眩暈而住院的病患,探討眩暈患者有接受中醫治療及未接受中醫治療,長期追蹤15年,發現未接受中醫治療的眩暈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是25.71%。
好醫師新聞網
2017/12/10

新聞政策
未來老人照護就靠AI
國際上,AI智能理財發展已久,機械人理財服務在許多國外銀行如雨後春筍般推出。以「機器人理財顧問(Robo-Advisor)」或「AI智能理財平台」為例,其優勢為避免人性錯誤行為及提升投資效能。且未來AI技術也可廣泛應用在老人照護的協助上,包含從數百萬名患者的海量醫療紀錄中,協助醫師做出更精確的診斷及處置方式。
Smart智富
201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