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病症知識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台灣50歲以上民眾,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相當高,女性約佔38.3%,男性約佔23.9%。林聖傑醫師說,在骨科患者中,可能有三分之一是與骨質疏鬆有關的髖關節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手腕的橈骨骨折等。
照護線上
2024/12/18

病症知識
肢端肥大症會改變外貌、危害健康,積極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較常發生在中壯年族群,但是患者可能在較年輕時就已經發病,只是因為症狀變化較為緩慢,不容易被察覺,因此確診時間往往比較晚。
照護線上
2024/12/10

病症知識
提升高風險早期HER2乳癌治癒率:ADC治療藥物助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健保給付條件 專科醫師五大Q
乳癌是台灣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其中約四分之一為HER2陽性乳癌。當HER2基因過度表現時,乳癌細胞會迅速增長,大幅提升復發和轉移的風險。戴明燊醫師指出,以往治療HER2陽性乳癌的方式多為先進行手術切除腫瘤,隨後再進行全身性術後輔助治療。
照護線上
2024/11/29

病症知識
晚期腎細胞癌治療進展,免疫合併治療醫師解析
多數的病人其實,不一定會有很明顯的症狀,當腫瘤如果是比較大的,或者是它影響的範圍比較廣,或者是影響比較到周圍的器官,或是周圍的組織,可能會有一些其他的症狀,常見的可能有一些疼痛,壓迫的疼痛、背痛,輕微的血尿等等[1]。
照護線上
2024/11/28

病症知識
胃鏡手術幫助成功減重,改善健康、提升自信,胃腸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20多歲的男性患者,來就診時體重約150公斤。雖然抽血檢查的結果沒有明顯異常,但是因為體重的關係讓他求職過程不順遂。」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胃腸內科沈群勝醫師表示,「患者希望可以減重,家屬也非常支持,所以在仔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
照護線上
2024/11/27

長期照護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照護線上
2024/11/20

病症知識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肝癌在臺灣發病率位居第五,死亡率則排名第二。根據國健署數據,臺灣每年約有一萬名新發肝癌病例,其中30-40%確診時已是晚期。林裕民醫師表示,「早期肝癌無症狀,建議有肝硬化、酗酒、B型或C型肝炎等高風險者定期追蹤檢查。」
照護線上
2024/11/13

樂活養生
靠牆輔助,循序漸進學會深蹲(含影片、動作分解圖)
腿在人在,腿老人衰又摔。如果你也想維持下半身的肌力和活動度,練習深蹲是很好的辦法。在初學時期,找面牆壁開始練習,會讓你更安心。
照護線上
2024/10/30

長期照護
糖尿病腎病變治療保養,腎臟專科醫師重點解析
糖尿病腎病變,初期是沒有任何症狀,最早的異常變化是微量白蛋白尿,也就是尿液出現白蛋白微量增加的現象,病人容易出現高血壓,進一步對腎絲球產生傷害,使血中的尿素氮及肌酸酐的上升,至於蛋白尿較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小便泡沫增加,下肢水腫、尿量減少等症狀,而且常常伴隨高血壓及高血脂。
照護線上
2024/10/30

長期照護
健保給付肝癌晚期一線治療新利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 五大關鍵解析
肝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由於早期沒有症狀,直到出現黃疸、腹脹等症狀時,已進展為肝癌晚期。此時,因腫瘤較大,甚至侵犯血管或轉移至其他器官,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已無法進行手術根除腫瘤。
照護線上
2024/10/22

病症知識
下肢血栓恐截肢、甚至致命, 積極搶救不能等!認識「機械式血栓清除導管術」
根據研究,發生下肢動脈血栓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心房顫動、先前放置過支架等;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則包括久坐、臥床、懷孕、吸菸、靜脈曲張、惡性腫瘤、凝血異常、或近期進行大型手術等。
照護線上
2024/10/18

病症知識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發現乳房腫瘤時,一定要定期追蹤,利用超音波等檢查觀察腫瘤的變化。」黃星華醫師指出,「如果腫瘤形態改變、迅速增大、屬於癌前病變或具有風險性的良性細胞,或影像判讀和切片結果不一致時,會建議切除腫瘤以確定診斷。」
照護線上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