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病症知識
食物中毒要人命!常見致病菌與症狀解析(圖文懶人包)
食物中毒可能是因為食物內含有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當這些病菌持續在腸胃道理作亂、生長,就會引發不適。另外,食物中毒也可能與細菌製作出的毒素有關。
照護線上
2024/08/20

病症知識
發作一次就可能癱瘓、失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警訊與治療,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視神經、脊髓等中樞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發炎損傷。相較於傳統藥物,單株抗體生物製劑的治療機轉較精準,能夠顯著降低復發的機會,也較不會出現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的副作用。
照護線上
2024/08/19

病症知識
站不直且腿麻腿痛,原來是「脊椎狹窄」
脊椎狹窄代表神經走在脊椎間的通道時,因為空間不足而受到了壓迫,有些人沒有症狀,而根據狹窄位置不同,有些患者則在下肢、下背、脖子、或上臂處覺得疼痛、抽抽麻麻的,甚至肌肉無力。脊椎狹窄的原因與退化最有關,要與醫師好好討論治療方式。
照護線上
2024/08/17

病症知識
提升大腸直腸癌治療效果 精準用藥不可少
大腸直腸癌在十大癌症發生率中排名第二,一年新增一萬六千多名病人,雖然看似駭人,還好可針對基因檢測結果精準治療,現在更有突破性發展,可透過抽血、液態切片的基因檢測方式,觀察手術後體內是否有殘存癌細胞的DNA,再決定是否要做術後輔助治療,以及規劃用藥強度,大大提升治療效果。早期大腸直腸癌的五年存活率超過八成,病人應積極接受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4/07/26

病症知識
早期無基因突變肺癌 免疫輔助治療降低復發
肺癌在癌症發生率和死亡人數都排名第一,自從政府補助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 )肺癌篩檢後,越來越多病人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是,仍有一半以上病人在術後兩年內復發,讓人擔心吊膽。目前針對「早期,無基因突變肺癌」已有更新的治療策略,透過免疫藥物輔助治療,可以更有效地減少復發機會。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4/07/25

病症知識
打破魔咒!中晚期肝癌新療法 免疫合併標靶 提高存活率
有無聲殺手之稱的肝癌,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四位,台灣每年新增超過一萬名病人,但多數病人發現已是中晚期,死亡率居高不下。不過,現在有新的免疫合併標靶或雙免疫治療組合,提高中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即使是晚期的病人也要勇於接受治療,不要輕言放棄。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4/07/24

病症知識
別輕忽耳朵血腫,小心變成菜花耳(圖文懶人包)
提醒大家,不要輕忽耳廓血腫!當這團瘀青發生在耳廓軟骨處,就算不會痛、沒有擴張,還是可能會帶來麻煩的外觀變化,像是花椰菜一般。萬一遇上了,還是及早找專科醫師處理吧。
照護線上
2024/07/18

病症知識
肩膀、髖部僵硬又痛,原來是「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
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容易發生在超過六十五歲的長者,尤其是七十歲到八十歲之間的患者最為常見,而幾乎不會發生在年齡低於五十歲的人身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作。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屬於一種發炎性疾病,因為慢性發炎而導致了患者有肌肉疼痛與僵硬的症狀。
照護線上
2024/07/17

病症知識
一直鼻塞,就是過敏性鼻炎嗎?原來還有「非過敏性鼻炎」
無論是「過敏性鼻炎」或「非過敏性鼻炎」,最重要的都是找到容易誘發自己症狀的原因,並盡量調整生活狀況,配合使用醫師開立的藥物,就能減少因為鼻炎而影響生活品質。
照護線上
2024/07/16

病症知識
多關心、多陪伴,共同面對精神疾病!
若察覺他人出現異樣,我們應該學習友善且同理地面對,了解對方生病了,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言行舉止,所以不要跟他爭論、不要加以批評、也不要贊同病人妄想的內容。可適當表示自己並沒有這種感覺、看法,並勸導病人就醫,把握治療時機。
照護線上
2024/07/14

病症知識
肺阻塞比你想得更危險! 快用1問卷自我評估
鄭世隆主任表示,PUMA問卷內容包括有無抽菸、走路是否會喘,以及未感冒時是否有痰很多、久咳不癒的情況等,如果問卷分數達5分以上,可能就要做肺功能相關篩檢,進一步診斷、治療
健康醫療網
2024/07/13

病症知識
慢性便祕恐罹大腸癌?年長者便祕怎解?
如有血便、體重減輕、不規則排便習慣並持續三個月以上,建議安排大腸鏡檢查。
健康醫療網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