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病症知識
疫情壓力大 慢性蕁麻疹患者心酸誰人知
目前對於慢性蕁麻疹的治療,劉承翰院長表示主要是協助病人找到或是減輕導致症狀的惡化因子,接著會為患者開立長期口服的抗組織胺,以緩解皮膚搔癢的症狀,同時也會依症狀輕重、患者需求,調整劑量或是選擇合適的抗組織胺藥品。
照護線上
2021/09/13
病症知識
氣喘患者易重症? 疫情期間自我照護重點
若氣喘發作嚴重,危險程度較高。杭良文主任表示,嚴重發作時需要使用口服類固醇,長期使用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若確診反而更加嚴重。
健康醫療網
2021/09/10
病症知識
疫情焦慮血壓飆高 高血壓導管治療助降壓
依據全球追蹤2700多名患者,高血壓導管治療後,平均24小時血壓下降至7左右毫米汞柱,門診血壓下降12 至15毫米汞柱,即可降低10%的中風機會。
健康醫療網
2021/09/09
病症知識
用眼過度也會長蟲蟲? 防疫期眼瞼螨蟲患者增
瞼板腺口堵塞會導致發炎,乾眼症較嚴重患者,可以明顯看到眼瞼緣的新生血管(血絲),有時會有分泌物結塊的眼屎。
健康醫療網
2021/09/07
病症知識
與失智海嘯賽跑 張玉玲致力開發失智徵兆的篩檢工具
能即早發現患者的失智徵兆,便能透過認知和記憶訓練顯著延緩失智症狀。(圖/沈佩泠繪)
科技大觀園
2021/09/01
病症知識
性福?幸福?改變簡單小觀念,癌後性福大不同!
事實上,癌後性行為普遍卡關在雙方的心理焦慮,和錯誤的性行為觀念,讓癌後性行為更加艱辛。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1/08/25
病症知識
中醫強肺預防新冠肺炎 穴位按壓、練習太極拳運動
癌友在這一波疫情需要注意的事情,最重要還是預防勝於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1/08/25
病症知識
揭開頭痛的秘密:止痛藥不是唯一解
陳世彬教授長期致力於雷擊頭痛(RCVS)與偏頭痛的研究。(圖/沈佩泠繪)
科技大觀園
2021/08/19
病症知識
抽血就能驗乳癌:林若凱以DNA甲基化變異精準揪出乳癌蹤跡
林若凱團隊研發成果:透過採集血液,分析DNA甲基化情形,就能檢測是否罹患乳癌。(圖/何庭劭繪)
科技大觀園
2021/08/18
病症知識
晚期卵巢癌術後治療不要等、不要停,醫師圖文重點提醒
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
照護線上
2021/08/15
病症知識
突然長了好大一顆乳房腫瘤?!外科女醫圖解「乳房葉狀瘤」
葉狀瘤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腫塊。
照護線上
2021/08/14
病症知識
晚期肝癌組合療法,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 幫助延長存活期(圖解懶人包)
很多人都誤以為肝癌是B型肝炎、C型肝炎的專利,其實,所有慢性肝炎都可能導致肝硬化,並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
照護線上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