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Articles
熟齡閱讀


病症知識
精準打擊大腸直腸癌 關鍵基因不可不知
台灣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大腸直腸癌是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一年約有1萬7千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目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效果非常好,透過基因檢測找到致病基因,精準使用抗癌武器,甚至連原本無法開刀病人還有痊癒的機會,病人千萬不要失去信心。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3/03/10
病症知識
二尖瓣逆流恐中風!務必把握治療時機,二尖瓣膜修補、置換手術,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二尖瓣逆流是相當常見的狀況,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患者要定期追蹤,評估二尖瓣逆流的變化。
照護線上
2023/03/09
病症知識
糖尿病控制飲食不必餓肚子,吃對食物、規則服藥才是關鍵,醫師圖文解說
由於血糖一直控制不好,才開始接受治療,也聽從醫師的建議減重,王小姐說,藉由規律用藥以及飲食管理,兩年來已經透過規律運動減掉20公斤,糖化血色素維持在6%左右,沒有出現心血管相關的併發症。
照護線上
2023/03/08
病症知識
老翁感冒喘不停「以為得肺炎」 真兇竟是主動脈瓣膜狹窄
95歲的陳伯伯身體一向相當硬朗,不僅行動自如,甚至每天都保有運動習慣,但有次不小心感冒之後,卻一直出現氣喘吁吁的症狀,原本擔心是肺炎,沒想到就醫後竟發現是主動脈瓣膜狹窄釀禍,陳伯伯為重拾生活品質,因此立刻決定進行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照護線上
2023/03/07
病症知識
胰臟癌確診多晚期 難開刀、易復發卻並非無藥可醫
近年藥物治療有蠻多的進展,包括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大幅改善了治療困境。最早只有一種第一線化學藥物有健保給付,近年來有多種一線藥物組合及二線藥物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有更多的治療選擇。
健康醫療網
2023/03/01
病症知識
老翁胸悶誤以為染新冠 原來是心血管阻塞
78歲退休老翁因胸悶不適長達一週,一直不願就醫,後因老翁誤以為自己可能染新冠肺炎才就醫,經醫師診斷老翁胸悶非新冠引起,而是冠狀動脈因狹窄或阻塞,導致血流供應不足引起輕微阻塞,建議儘快接受心導管治療。
健康醫療網
2023/02/10
病症知識
長新冠不只咳嗽、記憶減退!醫警嚴重恐肺部纖維化「這些族群」當心
45歲陳女士過去有氣喘的病史,平常有登山、健走的運動習慣。去年底陳女士確診新冠肺炎,康復至今已超過1個月以上。雖然症狀已改善,但偶爾還會乾咳,且感覺體力虛弱,尚未恢復至確診前的狀態,於是至醫院就醫。後續根據診斷為後新冠病況,醫師針對其症狀進行藥物治療,如今已順利康復。
Uho優活健康網
2023/02/02
病症知識
家屬做對兩件事 中風婦半癱進院、出院已可行走
腦中風患者出院後的復健、以及失能照護往往成為家屬及患者的一大挑戰。成大中風中心的跨部門醫療團隊由急診部影像醫學部、神經外科、麻醉部、護理部等共同組成,全面提供患者照護。
健康醫療網
2023/01/19
病症知識
咳嗽長達2年⋯非新冠後遺症!中醫揭元凶「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
56歲的蔡先生因為反覆咳嗽,已長期持續1~2年,又時逢新冠肺炎疫情,蔡先生很擔心自己咳嗽的表現,會令人誤以為他確診或是新冠後遺症,而感到十分困擾。醫師提醒,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種,最主要2大原因為「鼻涕倒流」及「胃食道逆流」,經中醫對症用藥調養月餘後,有效清痰、止鼻水,改善咳嗽症狀。
Uho優活健康網
2023/01/15
病症知識
疫情不敢回診?小心中風後併發症 肉毒桿菌素治療助中風復健
腦中風後肢體痙攣初期治療以復健為主,針對較為嚴重的痙攣,亦可選擇在特定關節周邊肌肉注射肉毒桿菌素,以改善痙攣。
健康醫療網
2022/12/29
病症知識
【愛長照 照顧暖心小聚】腎臟病者日常飲食重點和餐食準備(12/09線上場次)
想要控制腎臟病,先決條件是先作疾病的控制再搭配飲食調整,其中血壓及血糖的控制尤為重要,而共病情況也會使慢性腎臟病管理更添困難。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2/12/19
病症知識
「心痛」不可輕忽! 小心成為心肌梗塞前兆
由於心絞痛可能成因多,李應湘醫師提到,當某種藥物的安全性相當受保障時,臨床上該藥物除作為治療手段之外,也可當作一種診斷方式,提供醫師診斷患者時更有利的判斷依據,本次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健康醫療網
2022/12/17
23 24 25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