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老人長照的可怕之處:弱勢的老人,無法抱怨─《愛爺爺奶奶的方法》
我對老人長照這份「職業」的第一印象,其實可以說是「很好混」。不用拿出業績又不用擔心客訴,還有比這更好混的世界嗎?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8/09
長期照護
「做人最好懂得感恩一點」中風爺爺很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話─《愛爺爺奶奶的方法》
說起來,用「小仁」稱呼住在安養中心的老人家,甚至嘲諷因為身體障礙而不能走動的老人,都不是一個社福機構職員該有的行為。
然而,愈是按照研習時所學的,恭恭敬敬稱他「森田先生」,或是完全不觸及身體障礙的話題,他反而愈不願意對這樣的職員敞開心房。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8/09
長期照護
「臭味只要三天就能習慣」不適合做照護工作的人,是想為不幸老人犧牲自己的人─《愛爺爺奶奶的方法》
無法持續做這份工作的,其實是另一種類型的人。「想為不幸的老人奉獻自己的人生」,抱持這種想法而投入老人長照工作的人,通常無法持久。他或她們不會因為老人的大便又臭又髒而辭去這份工作,相反地,他或她們甚至會告訴自己,不可以有覺得髒或臭的念頭。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8/09
長期照護
「絕不放棄」是中風痊癒的關鍵 「沒人陪病」卻是臺灣人未來的困境
神經再生需要一些時間,所以病患不要失望,更要積極進行吞嚥、說話等行為復健,讓臉部的神經有機會再生及回復,但是一定會有「等待期」,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耐心地復健、度過等待期。
臨床上很多本來中風很嚴重的個案,患者是靠著意志力並且努力復健,後來恢復得很好的案例。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8/08
長期照護
身心障礙手冊+輔具申請,中風住院時,家人就該準備的五大重點
「出院準備」能協助中風患者的家屬,在病患住院時期取得申請身心障礙手冊的相關資訊。 中風病人出院的一到三個月內是最需要協助的,急性後期照顧與黃金自立給付包能協助患者,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協助申請輔具、預防再中風、繼續住院獲得復健等。腦中風學會與腦中風病友會,亦定期開課,訓練居服員研習照顧技巧,讓中風病患得到最好的照顧。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8/08
長期照護
先生壯年失智,妻一人扛全家四口!偏鄉失智症家庭的難題,未來政府的燙手山芋
失智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青壯年罹患失智症對家庭影響更巨大。特別在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偏鄉地區,主要照顧者,除了面臨經濟與照顧的雙重壓力,失智症個管師,陳令軒表示,少子化衝擊,加上支持系統的缺乏。無疑讓整體狀況雪上加霜。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8/07
長期照護
【鍾文音專欄】長在腹腔的嘴巴 ── 從鼻胃管到胃造口之路
大千世界如此多樣,為何一定要從嘴巴進食?我跟母親說沒關係,從腹部吃東西,只要妳舒服,只要妳有尊嚴。
病人的存在不是一個失能失語的名詞,他們的存在是無言的力量,是每一家的記憶連結,是彼此相愛的歷程。
鍾文音
2017/08/04
長期照護
失智患者要出院,失智症個管師要如何幫你的忙
失智症個案管理師,除了教導主要照顧者相關照護知識,也提供資源整合訊息,減輕照顧者的身心負擔外,也能讓失智症患者獲得更全面的照顧。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8/03
長期照護
2017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 – 參觀心得 上
前陣子才有新聞,年長者長輩接受認知訓練之後,可以延緩失智失能,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職能治療師的認知促進活動。
本次輔具展還有那些長期照護的新知呢?就讓職能治療師職治鼠帶著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職能治療師 吱吱復健
2017/08/03
長期照護
中風病人的緊急救援!出院準備的五大重點:讓患者恢復身體功能、家庭減輕照護負擔
出院準備能協助取得身心障礙手冊,以及前三個月空窗期的協助。
中風病人出院的一到三個月內是最需要協助的,急性後期照顧與黃金自立給付包能協助患者: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協助申請輔具、預防再中風、繼續住院獲得復健等,居服員並研習照顧技巧,讓中風病患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7/29
長期照護
病從口入!增進臥床者生活品質「從齒開始」
對臥床者而言,不論是否「經口進食」都需要做好口腔衛生管理,每天至少一次的口腔檢查。口腔不健康不但影響生活品質,更嚴重者,會增加糖尿病患者中風、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
2017/07/24
長期照護
【新手照顧者指南】最佳餵食位置有撇步!三大重點記牢牢-《不需要一個人獨自承擔》
單側偏癱、失智、失能等受照顧者因無法自行用餐,需要照顧者協助進食。在協助進食的時候,照顧者要特別注意餵食的動作,以及受照顧者的姿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