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Articles
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平時就該和父母討論:是否接受維生醫療?-《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所謂的維生醫療指的是不治癒疾病,而是以延長壽命為目的的醫療行為。決定結束生命的方式是沉重的責任。但如果是父母自己的決定,子女執行時也能心安理得。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05
長期照護
當父母老了,陪父母一起上醫院、替父母與醫師溝通的六個重點-《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如果父母固定去某家醫院看病,可以陪他們一起接受問診,這麼做也能讓醫生知道,病人的子女很關心父母的健康與身體狀況。我們總覺得「醫生是了不起的人」、「醫生說的話不會錯」,但醫病關係應該是對等的,如果有問題就要問到懂,不要自己亂猜。讓醫生覺得你是關心自己身體的積極患者很重要。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05
長期照護
住院不想手忙腳亂,請先預備好-「準備住院包」-《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事先準備好一套臨時住院會用到的物品,當父母突然必須住院時,只要叮嚀一句「把床邊的包包帶過去」,他們就能馬上帶著需要的東西出門。雖然這些東西在醫院的賣店或便利商店都能立刻買到,但對於住院中的父母而言,身邊擺著平常用慣的東西也能穩定心情。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05
長期照護
別再「徒手搬運」!照顧者應知的輔具移轉位技巧
上課時學員輪流當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當被照顧者時可以體會任人擺佈的心情,等輪到自己當照顧者時,自然更能以同理心對待被照顧者。一個微笑、搭肩膀或身體靠近被照顧者的小動作,都能讓被照顧者感覺溫暖、安全和尊重。
翻轉醫療
2017/12/05
長期照護
看不見的黑暗裡讓我做你的眼!視佐員林小姐,為失明長輩導生命的一哩路
有些長輩因為年紀大視力惡化,嚴重導致失明時,其實很需要「視佐員」協助他們維持日常生活。因此視佐員的工作不只幫長輩引路,還包辦了打掃、煮飯、看醫生等。林小姐擔任視佐員已經六個年頭,她不只分享視佐員平常的工作,更提及視佐員與失明長者之間的溫馨情誼。
伊甸基金會
2017/12/04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 老福聯盟秘書長吳淑惠專訪:想在地安老,要懂得利用「社區照顧」的4大資源
歐、美、日等國早已將長照資源的重心,從機構轉回社區與居家,台灣也不例外。從政府的「長照1.0」到「長照2.0」,都是以「在地老化」、「在家安老」做為重要目標。以下專訪老福聯盟秘書長吳淑惠,帶大家認識社區四大照顧資源,日照中心、家庭托顧、小規模多機能、團體家屋的區別。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12/01
長期照護
【重要輔具介紹】就算手不能動,一樣能上網交朋友!-「頭控滑鼠」、「眼控滑鼠」
「頭控滑鼠」或是「眼控滑鼠」更可以用於醫病溝通,讓無法表達但意識清楚的病患表達想法與意願,對於短期內身體無法自主的患者也很適用。
物理治療師 邱顯傑
2017/11/29
長期照護
中風急性期、恢復期、正常期的飲食原則-營養師廖誼青:「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請洽詢營養師」
中風個案的狀況每個人都不同,譬如急性期患者,若有意識障礙就需要以管灌餵食。而當恢復期患者可以咀嚼時,就能給予流質食物。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1/27
長期照護
【重要輔具介紹】彎不下腰穿襪子!穿襪器讓長輩自己輕鬆穿脫鞋襪
穿襪子的輔具適用於難以將腳膝蓋抬起、翹腳穿襪,或者彎下腰穿襪有困難的個案或長輩,可能造成的因素如腰部或髖關節手術、肌少症、中風等疾病有關。而類似這樣的輔具其實也是可以自己DIY製作唷!找個厚紙板或塑膠罐(注意邊邊裁切處的保護避免刮傷),再用繩子將一邊短邊穿洞、穿入打結即可完成。
翻轉醫療
2017/11/26
長期照護
約束帶或骨盆帶?用了就比較安全嗎?聽聽治療師怎麼說
約束帶和骨盆帶有哪裡不一樣?又各有什麼優缺點呢?在選擇時,除了安全上的考量,我們應該也要把長輩在使用上的觀感及情緒也考慮進去,讓長輩真正因為輔具得到幫助而感到快樂!
翻轉醫療
2017/11/21
長期照護
長照隱憂,臺灣恐陷「兩代同垮」危機
為了照顧上一代,被迫放下自己生活與工作的上班族,在臺灣愈來愈多。其中,臺灣社會中,五、六年級生正面臨龐大的長期照顧壓力,但出生率變低、家戶人口數逐年降低,只靠家庭成員的力量,難以解決長期照顧問題,以至於很多照顧家庭都面臨『兩代同垮』的困境。
Smart智富
2017/11/21
長期照護
臥床長輩沒刷牙 假牙因牙根蛀爛脫落、差點入肚
許多鼻胃管長輩因口腔有太多細菌,蛀牙蛀到牙根爛光,過去曾做的假牙、牙套、牙冠等,全部掉到咽喉去,少部分還會掉進氣管,導致肺部發炎。加上許多臥床長輩有吞嚥障礙,一旦嗆咳,細菌就會從氣管跑進肺部,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
元氣網
2017/11/19
40 41 42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