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找不到手術室在哪…英國失智醫師樂觀面對:「這是一個恩典!」
72歲的英國醫師珍妮佛(Jennifer Bute)十年多前出現失智症狀,她記不得密碼、人名、忘記吃過晚餐,甚至找不到手術室在哪裡,不得已在58歲就放棄她的醫師執業生涯,並在63歲時自我診斷:我得了阿茲海默症。
幸福熟齡
2018/10/11

長期照護
跟著中風父親在各醫院流浪 照顧者的真情告白
「快來啊,你爸出事了!」凌晨三點,媽媽突然叫了起來,小西(化名)與哥哥嫂嫂從睡夢中驚醒,急忙趕到爸媽房間,看見媽媽正試著為73歲的父親放血,哥哥趕忙叫救護車,將已經失去意識的父親緊急送往醫院。
幸福熟齡
2018/10/10

長期照護
工作家庭兩頭燒!隱形照顧者:獨子照顧失智母8年 自己生病不敢住院
45歲的阿龍是金融業上班族,母親原本身體硬朗,七十幾歲的時候連高血壓都沒有。不料,2010年某一天,阿龍突然接到母親的求救電話,他立刻衝回家把頭暈、胸悶的媽媽送急診……
幸福熟齡
2018/10/10

長期照護
機器人照顧一定「貴桑桑」?2萬有找的臺製機器人Robelf:照顧、居家安全、育兒一手包
Robelf打破大家對機器人「高貴」的印象,一臺2萬有找的售價,就是要盡量讓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平價的銷售策略,或許能加速AI智慧科技在「照顧」上的實際運用。
卡羅
2018/10/08

長期照護
【專題報導】讓被評估一輩子坐輪椅的阿嬤再站起來 長照2.0新制,你不可不知的角色-個案管理員
長照服務法於2017年六月通過,政府快馬加鞭期望能落實長照2.0,讓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都真實感受到改變。從2018年初推出「包裹式給付」,到7/1最新「長照喘息」新制上路。長照相關新制紛紛登場,康健雜誌與「銀享全球」合作,推出「創新中的長照」專題,究竟有哪些新服務冒出來?將對民眾帶來哪些影響?
銀享全球
2018/09/27

長期照護
「23+1」= 生活 VS 照顧的黃金比例 比利時尊嚴照顧,打造長照新標準
瑪蒂積極推動從尊嚴照顧衍生出來的 「23+1」照顧理念,代表著「一天24小時,23小時是生活,只有1小時是照顧。」這也是比利時的長照標準。但要翻轉以往的照顧觀念,落實「23+1」,所有人員的思想和行為也要跟著翻轉,「這其實是最困難的。」
銀享全球
2018/09/26

長期照護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分享成功復健:讓巴金森氏症爸爸重新站起來的「對側運動」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大腦退化引起動作退化的疾病,會引起患者出現僵直、動作緩慢和姿勢平衡、顫抖等動作障礙,所以強化身體的協調性,可以改善這些症狀;就像在幼兒唱遊課時,老師常會要小朋友用左手摸右耳、右肩、右膝,用右手摸左耳。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9/24

長期照護
拒絕長者受虐,要如何慎選安養機構?專家提出「視、聽、觸、扣」4步驟
擁有15年長照服務經驗的博愛醫院居家護理所負責人暨護理長陳麗芬憑藉自身經驗,提出「視、聽、觸、扣」4大步驟,逐步協助民眾謹慎挑選。
健康傳媒
2018/09/23

長期照護
無論如何逃避,那一天還是會來...生前遺囑到底怎麼寫?
依照目前的醫療科技,人的壽命的確延長了但是終究要面對死亡,其實我真心地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認真的考慮「如果,我明天突然發生了意外,我希望愛我與我愛的人該怎麼對我?」
阿登的老人學筆記
2018/09/23

長期照護
不理會父母有罪嗎?法律怎麼看待「遺棄老人」
一旦行為人對於老人負有扶養義務,倘其對老人為積極之遺棄行為,或是消極不提供老人生存上所必要之扶助、養育或保護,即有可能遭到刑法遺棄罪相繩。
阿登的老人學筆記
2018/09/22

長期照護
別再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法院認證的「老人虐待」
一般人大多能夠想像對於老人身體為凌虐毆打等肢體暴力,固然屬於一種虐待行為,但精神上之虐待應如何認定?
阿登的老人學筆記
2018/09/21

長期照護
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長照交通接送的重要性
鼓勵老人家適當的外出、增加運動機會,有策略性地增加運動量,不僅可以維持或提升年長者的肌肉量,減少臥床、肌肉萎縮的可能,更可以讓年長者增加社會參與,促進正向心情,達到真正的樂齡人生與在地老化。
侯勝宗
201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