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楊忠一:缺口 向後?向前? 四腳手杖 哪個對
四腳手杖是靠底面4個支撐點維持,所以底面越大提供的支撐力就越多,因此平衡能力越差的四腳手杖主人,需要越大的底面,選用時需小心評估。
楊忠一
2018/05/28

病症知識
家屬如何描述失智症狀?臨床心理師分享觀察六原則,不再一句:「狀況時好時壞」帶過
失智症患者在家中時,可能因為家屬沒有醫療相關背景,每次症狀出現時,只能專注在如何解決問題,經常是無暇,也不知道該如何觀察起。而在醫院的臨床工作者,大部分只能根據家屬的口述,去了解病人目前的狀況,此時,「時好時壞」是大家描述症狀時常見的形容詞。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六個不同的面向,去量化時好時壞的問題(4WHF)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5/21

長期照護
楊忠一:中風病患 爬樓梯,靠這招
中風半側偏癱,爬樓梯是有【秘招】的喔 ! 口訣是 :好腳上天堂 壞腳下地獄。
楊忠一
2018/05/19

長期照護
氣切之後不能說話 該怎麼有效溝通?
太多開放式的問題所造成,但個案因氣切的緣故,沒法順暢地表達描述,因此就容易發生溝通障礙而有情緒產生……
翻轉醫療
2018/05/15

社會資源
為老後作準備,日本通用設計三重點:指標一致、扶手設計、公共休息區
日本邁入高齡社會的時間比臺灣來得早、老齡人口眾多,而且日本可以說是目前全世界上,通用設計落實得最徹底的國家,是臺灣未來打造通用住宅很好的借鏡。走訪日本的公共建設,不難發現到,大至動線、走道;小至標示、資訊等視覺設計等,都有通用設計的蹤跡。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5/11

心靈加油站
中風失能後的心情調適,另一半感受更深......照顧的哀傷歷程我陪你勇敢走完-諮商心理師 艾彼
中風復健的路上一定很五味雜陳。不論是陪伴者,或是當事人,感覺身體或心理上疲憊都是很正常的。生病的疼痛、失能的哀傷、辛苦的復健過程,看起來就像是條漫漫長路。記得給自己適當的休息時間與空間,當心理調適好了,身體功能更能透過「對復健的堅持」,慢慢地獲得改善。
諮商心理師 艾彼
2018/04/27

樂活養生
頭暈目眩!我中風了嗎?
眩暈雖是個十分擾人的症狀,但還好大部分的病因都不算嚴重,不過萬一自己或身邊的人發生這個問題時,可以先安定一下心神,參考本篇之資訊,再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及協助喔!
鄭淳予醫師
2018/04/22

長期照護
臨床心理師黃耀庭:中風後病人的情緒從何而來?鮮少人注意,家屬的情緒也是關鍵
額葉是掌控一個人的性格、執行、計劃等能力,另一部分可能影響病後情緒的就是原本的性格,某些人病前性格便是積極樂觀,或許在中風之後可以在短時間就可以回復他的性格,努力的復健。然而,也有一部分,過去是負面情緒的人,病後更會讓他一蹶不振,反之亦有可能。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4/15

心靈加油站
勇敢表達生病的愧疚與心疼,中風家庭就能重建希望-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論是照顧者或是被照顧者,如果雙方能看見彼此身處的狀態與需求,去發現彼此內心複雜的情緒,並允許衝突的存在、容忍彼此的差異;讓雙方有機會公開坦承內心的想法與歧見時,就能幫助家庭面對變動中的失落與壓力。
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2018/03/26

病症知識
吞嚥訓練很重要!長照2.0中,你需要了解的居家服務
發生吞嚥困難時,要求助醫師、語言治療師,確診後轉介居家復健服務;而帶著鼻胃管回到家中生活的中風長者,也請尋求「照護專員」媒合居家復健,趕快訓練由口安全吞嚥,才能移除掉惱人的鼻胃管,進而降低感染風險、提高生活品質。
語言治療師 梁英男
2018/03/23

新聞政策
沒錢不敢退休?勞工退休年齡延至61歲、獨老送餐假日不打烊、暨大聯手長照推動物伴老3/16【新聞彙整】
調查顯示,勞工預計退休平均年齡為61歲,較前一年60.2歲延後近一年,而且打算靠勞保過退休生活比例增加最多;新北市獨居老人送餐服務行之有年,過去供餐以周一到周五,今年擴大到六日也可以供餐。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3/16

長期照護
動手做菜就是最好的復健, 成大斗六分院「單手廚房」讓中風患者越煮越健康(內附單手料理影片)
大家都知道烹飪過程中,需要久站、行走;手需要握住鍋具、切菜等等,這些動作對患者而言難度很高,但同時也是刺激患部肌肉很好的訓練。而透過烹飪的形式,復健的過程不再辛苦、枯燥,而是充滿美食的香味。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