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病症知識
「你半夜起來尿幾次?」不要怕頻尿而少喝水,治療長輩頻尿有七大訣竅
只要影響到正常生活以及睡眠的上廁所頻率,都算是頻尿!行為治療、感染要治療、訓練憋尿時間、骨盆肌力強化、填補治療、低張力尿道下人工韌帶膀胱懸吊術、人工括約肌,以上治療頻尿的7件事您瞭解多少呢~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9/30

病症知識
「腳麻、手麻沒知覺,醫生我還有辦法救嗎?」了解病因,把神經救回來!
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很多,有些只有腳趾頭麻,有些則是又麻又刺痛,有些則會比較嚴重到,可能會半邊的腳都是無力的狀態。如果是糖尿病導致的周邊神經血管病變,而且又拖了一段時間才想要治療,要完全好的機會不大。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8/29

病症知識
「眼前黑一片」是血管阻塞的警訊-你知道嗎?腳也會中風
腦血管阻塞有五大症狀,另外,心血管阻塞,以及周邊血管阻塞也有一些徵兆,如果有這些情況發生,只要發生過一次,都建議就醫檢查。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8/29

長期照護
「絕不放棄」是中風痊癒的關鍵 「沒人陪病」卻是臺灣人未來的困境
神經再生需要一些時間,所以病患不要失望,更要積極進行吞嚥、說話等行為復健,讓臉部的神經有機會再生及回復,但是一定會有「等待期」,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耐心地復健、度過等待期。
臨床上很多本來中風很嚴重的個案,患者是靠著意志力並且努力復健,後來恢復得很好的案例。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8/08

長期照護
身心障礙手冊+輔具申請,中風住院時,家人就該準備的五大重點
「出院準備」能協助中風患者的家屬,在病患住院時期取得申請身心障礙手冊的相關資訊。 中風病人出院的一到三個月內是最需要協助的,急性後期照顧與黃金自立給付包能協助患者,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協助申請輔具、預防再中風、繼續住院獲得復健等。腦中風學會與腦中風病友會,亦定期開課,訓練居服員研習照顧技巧,讓中風病患得到最好的照顧。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8/08

長期照護
先生壯年失智,妻一人扛全家四口!偏鄉失智症家庭的難題,未來政府的燙手山芋
失智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青壯年罹患失智症對家庭影響更巨大。特別在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偏鄉地區,主要照顧者,除了面臨經濟與照顧的雙重壓力,失智症個管師,陳令軒表示,少子化衝擊,加上支持系統的缺乏。無疑讓整體狀況雪上加霜。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8/07

長期照護
失智患者要出院,失智症個管師要如何幫你的忙
失智症個案管理師,除了教導主要照顧者相關照護知識,也提供資源整合訊息,減輕照顧者的身心負擔外,也能讓失智症患者獲得更全面的照顧。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8/03

長期照護
中風病人的緊急救援!出院準備的五大重點:讓患者恢復身體功能、家庭減輕照護負擔
出院準備能協助取得身心障礙手冊,以及前三個月空窗期的協助。
中風病人出院的一到三個月內是最需要協助的,急性後期照顧與黃金自立給付包能協助患者: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協助申請輔具、預防再中風、繼續住院獲得復健等,居服員並研習照顧技巧,讓中風病患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7/29

長期照護
失智長者發脾氣 可能是鬧牙疼!四重點筆記 照顧失智長者的口腔健康
如果失智長者口腔有異味、脾氣突然變差,可能就是牙齒有問題,建議前往「特殊需求者牙科」的醫療院所進一步就診。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7/06

病症知識
自古即有「巴金森氏症」 中醫怎麼醫?氣要動 泡澡、針灸、飲食助行氣
巴金森氏症在古代就已經被發現,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巴金森氏症在中醫屬於「顫證」範疇,稱為振掉、震顫、顫振、身振搖或肝風。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2/24

樂活養生
中醫怎麼治療失智症?對症下藥,帶走腦部的沈積廢物
若有因情緒或壓力導致鬱悶,併發有心悸或容易發生驚恐者,陳潮宗建議選擇疏肝解鬱藥物;例如柴胡疏肝湯。
若病患有因思慮過度而影響脾胃功能,有胃口差、失眠、心悸、疲倦等症狀,則要選擇補益心脾的藥物;例如歸脾湯等。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1/20

樂活養生
預防失智症,中醫師教你活化腦部!鳴天鼓、叩齒、按穴道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建議民眾,要經常梳頭、健步、叩齒、鳴天鼓、手指功、太極拳等。
這些動作都有助刺激大腦十二對腦神經,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訓練手腳平衡,有助大腦神經細胞活化,對改善失智症有幫助。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