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老人長照的可怕之處:弱勢的老人,無法抱怨─《愛爺爺奶奶的方法》
我對老人長照這份「職業」的第一印象,其實可以說是「很好混」。不用拿出業績又不用擔心客訴,還有比這更好混的世界嗎?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8/09

長期照護
「做人最好懂得感恩一點」中風爺爺很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話─《愛爺爺奶奶的方法》
說起來,用「小仁」稱呼住在安養中心的老人家,甚至嘲諷因為身體障礙而不能走動的老人,都不是一個社福機構職員該有的行為。
然而,愈是按照研習時所學的,恭恭敬敬稱他「森田先生」,或是完全不觸及身體障礙的話題,他反而愈不願意對這樣的職員敞開心房。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8/09

長期照護
「臭味只要三天就能習慣」不適合做照護工作的人,是想為不幸老人犧牲自己的人─《愛爺爺奶奶的方法》
無法持續做這份工作的,其實是另一種類型的人。「想為不幸的老人奉獻自己的人生」,抱持這種想法而投入老人長照工作的人,通常無法持久。他或她們不會因為老人的大便又臭又髒而辭去這份工作,相反地,他或她們甚至會告訴自己,不可以有覺得髒或臭的念頭。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8/09

新聞政策
吳景欽-年老陷囹圄,還出得來嗎?
在老年受刑人肯定逐漸增加之際,就必然得面對人因高齡化所帶來的身心疾病,如慢性病或者失智症等的照護問題。由於目前監獄的醫療體系,早已處於極端不足的現象,面對照護更為困難的老年疾病,必更顯吃力。如何解決老年受刑人的長期照護,肯定是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6/26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減輕照護負擔的關鍵:「無縫接軌式」的出院準備服務,讓「長照」變「短照」
「無縫接軌式的出院準備服務」模式,關鍵在於透過「出院準備會議」,整合相關專業資源。以院內而言,就需要召集高齡醫學科、神經內科、復健科、一般內科、整合醫學科等,其他參與者還有「出院服務準備小組」的個案管理師、長照中心的照管專員、社工等等。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5/22

長期照護
照顧離職後,為什麼我會越來越無助?面對照顧,全家都得參戰-《照護爸媽,我得離職嗎?》
很多人認為,就算因照護而離職,只要憑藉以往的工作資歷,再就業應該不難才是。尤其很多照護者原先都是課長級以上的人物,有這樣的自信也是當然,但殘酷的是,照護離職者要重回職場,簡直難如登天。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5/03

心靈加油站
照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家人的態度-如果兄弟水火不容,照護豈能長久?-島田洋七《老媽,這次換我照顧你》
想要照護得輕鬆愉快,最重要的便是從日常生活做起。
我深刻體會到,孝順是人生最美好的活動。如果想樂在其中,最好平時多和爸媽相處。
時報文化
2017/03/24

心靈加油站
照護與人生都一樣,單純地「我只想為你付出」,才能輕鬆許多-島田洋七《老媽,這次換我照顧你》
照護與人生都一樣,要求回報即令人感到痛苦。心想著「我這麼照護你」,只會讓自己更難受。單純地認為「我只想為你付出」,心裡便覺得輕鬆許多。
從那一天起,我也跟著回頭向丈母娘揮手。當然,我一點也不覺得是「義務」,只是想讓她開心才揮手的。
時報文化
2017/03/24

心靈加油站
「你來幹什麼!我不需要你!」不是每個人都想被照顧-趕我出門的阿雀阿嬤
時間過得很快,又到了服務阿嬤的時間,她一直是我祈禱的對象,在祈禱之後,我滿懷信心地面帶笑容走進阿嬤家,阿嬤則是這麼回應我的:
「你回去啦!來幹什麼,我又沒怎樣,不需要你,回去回去!」
她氣沖沖地吃完早餐、大口地吞完藥後就回房間睡覺了,兒子進房勸說只讓阿嬤更加生氣,阿嬤還激烈地重複說著:「我死給你看!」
居服員 藍家蓁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