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高血壓

共有 144 則相關文章

病症知識
疫情焦慮血壓飆高 高血壓導管治療助降壓
依據全球追蹤2700多名患者,高血壓導管治療後,平均24小時血壓下降至7左右毫米汞柱,門診血壓下降12 至15毫米汞柱,即可降低10%的中風機會。
健康醫療網
2021/09/09
病症知識
晚期卵巢癌術後治療不要等、不要停,醫師圖文重點提醒
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
照護線上
2021/08/15
病症知識
防疫期服藥不中斷! 高血壓患者救命關鍵
王宗道醫師解釋,「722請量量」口訣中7代表的是連續7天量測血壓、每天2回 (早晚量),每回2次(每次間隔一分鐘),再將這些數據取平均血壓值做為醫師評估的依據。
健康醫療網
2021/08/10
病症知識
心肌梗塞住院!關於心臟支架,你知道多少?醫師圖文詳解
對於重度冠狀動堵塞的病人,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使用心導管置放心臟支架,支架又分做部分自費的塗藥支架以及健保有條件式全額給付的無藥物塗層支架。
照護線上
2021/06/11
社會資源
減肥也要看年齡!高聯醫成立肌少症骨鬆門診延緩老衰弱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每周二、五下午,開設「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特別門診」,民眾可多加利用。圖/高市聯醫提供
元氣網
2021/05/27
病症知識
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圖解懶人包)
多數患者剛開始被診斷為高血壓時,會傾向拒絕承認高血壓是個問題,也拒絕改變生活型態來改善血壓,因此我們最好要先問問,萬一沒有控制血壓,身體會有什麼變化嗎?
照護線上
2021/05/25
病症知識
來路不明藥粉勿聽信 下肢傷口好不了拖延病情恐截肢
羅健洺醫師提醒,罹患三高、經常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抽菸等等都是危險因子,建議民眾應定期健康檢查、遵從醫囑按時服藥,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健康醫療網
2021/05/21
病症知識
22歲就高血壓 父母憂年紀輕輕就吃藥 靠導管電燒達標
一名年僅22歲青年,確診原發性高血壓,雖然先執行生活型態與飲食控制,但24小時血壓監測顯示仍血壓降不下來,長期恐對器官造成傷害。
健康醫療網
2021/05/19
社會資源
不能住院復健了,改門診復健好嗎?-《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
若中風短期內無明顯恢復,則需要較多且較密集的復健時間,所以住院復健可以做為考量。
原水文化
2021/04/25
新聞政策
新竹縣推出獨居老人智慧照顧通報系統、 「臺灣慢性病風險評估」模型出爐 03/29【新聞彙整】
新竹縣政府超前部署推出智慧照顧「獨居老人緊急救援通報」系統,全國首創守護長者室內、外活動,運用先進智慧監控及科技定位穿戴裝置,提供五大升級服務,設置24小時不打烊緊急救援通報。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1/04/01
病症知識
高血壓釀慢性頭痛!她靠一項手術改善 降壓藥5種下調至2種
黃群耀醫師指出,目前高血壓導管治療的研究主要針對:(1)頑固型高血壓;(2)因高血壓引起器官損傷,如心肌肥厚、中風、腎功能衰退等;(3)無法適應藥物,有嚴重副作用;(4)藥物不順從的患者,可能因工作等因素無法規律服藥。
健康醫療網
2021/03/03
病症知識
輕忽二度中風威脅,他們懊悔「千金難買早知道」
事實上,部分患者在第一次中風時,症狀算是輕微,當二度中風發生,「失能、肢體殘障更嚴重,病人心情就很不好!」。
健康醫療網
2021/03/01
3 4 5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