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你有你的人生,不要努力照顧我」肌肉萎縮兒子對母親的獨白,自立生活感受大愛《三更半夜居然想吃香蕉》
被醫生說活不出二十歲的他,堅持「逃出」醫院返家、自立生活,可是有肌肉萎縮症的他,要怎麼活下去?事實上,他不僅活了當初預測超過一倍的歲月(43歲過世),而且就算要24小時帶著呼吸器、需要被照護,甚至要不斷抽痰,他依然勇敢、樂觀、進取。
小虎文
2019/04/16

心靈加油站
玩紐西蘭28天只花7萬!葉金川退休追夢去,高空跳傘、冰川獨木舟都敢玩!
退休後住在國外的短租公寓,自己下廚做番茄燉牛肉、鮪魚三明治當三餐,白天逛美術館、喝咖啡,夜晚聽音樂劇、瘋嘉年華,中間穿插幾趟登山小旅行,飽覽壯麗的湖光山色─68歲的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上個月剛從紐西蘭Long stay(長住)回來,這就是他在奧克蘭(Auckland)慢活的真實寫照!
幸福熟齡
2019/04/16

心靈加油站
抉擇之所以困難,千絲萬縷都是情-提出「無效醫療」疑問的電影《一念》
《一念》以黑白攝影呈現,吳醫師與護理人員、志工們,推著進育去病房外,去看山、去曬太陽。而其他更多被照顧的病友們,是否也能有這些機會,被關心、被在乎呢?
小虎文
2019/04/14

心靈加油站
重病的人要如何返家?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回到熟悉的環境,除了對病人的休息睡眠、心緒的穩定,以及避免交叉感染風險等方面,有極大的助益外,文化上,在家的環境是最不會有被隔絕或是遺棄之感的,這對於讓病人心理、靈性圓滿走完一程,通常也是不可或缺的。
寶瓶文化
2019/04/11

心靈加油站
醫療無法為末期病人帶來改變,但是「回家」可以-《因死而生》
此刻,所有的醫療與藥物都幫不上忙,能牽著她的手,走往死生之門的,只有家人的愛與陪伴,還有老家的庇蔭。
寶瓶文化
2019/04/11

心靈加油站
當家屬堅持放鼻胃管,為愛受苦的病人-《因死而生》
如果,這是他離世之前能為太太做的最後一件事,那麼便承受吧!身體的虛弱並不影響末期病人意志的強度,但是當意志繳械的時候,我們為他所共同捍衛的堅持,忽然都變得毫無所依了。
寶瓶文化
2019/04/11

心靈加油站
末期病人一定要使用嗎啡嗎?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無論是疼痛或是呼吸喘迫,當症狀有需要時,都必須要按時給予嗎啡類的藥物。認為疼痛或喘的時候才服藥,是錯誤的觀念。
寶瓶文化
2019/04/10

心靈加油站
「我不想活了!」當病人身心靈受苦...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讓病人知道,無論如何,身邊都會有根浮木。這比任何規勸或鼓勵的話語,都更為有用。
寶瓶文化
2019/04/10

心靈加油站
你想要脫離病症的困擾嗎?先回答4個問題-《愛的醫療奇蹟》
生病讓人「可以」做一些平常不能做的事,比較容易去拒絕不受歡迎的負擔、責任、工作,或是其他人的要求。也可以讓人去做一些一直想做但「沒有時間」做的事情,能夠好好地沉思、冥想,規劃新的生活方式。
柿子文化
2019/03/30

心靈加油站
一封病友致醫師的信函—病人權利提案-《愛的醫療奇蹟》
告訴我你的想法與治療方式,幫助我將你我的想法與方式融合在一起。不過,請記得我的想法是最重要的,我無法相信的事情就沒有辦法幫助我。
柿子文化
2019/03/30

心靈加油站
「勿讓照顧者,成為下一個被照顧者」離職後24小時照顧的真實人生-《Free To Fly》
長期照護的問題,是你我未來的困境。除了政府提供的照護機構、補貼之外,身為子女的我們更應該要及早規劃、轉變心態,共同討論當事情發生時的因應措施;照顧家人,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不能認為照顧者的付出是理所當然。
時報文化
2019/03/30

心靈加油站
你所不知道的護理師:溫柔地遺體護理,才是完成最後的任務-《Free To Fly》
「阿公,你的肢體在放軟一點,身體已經洗乾淨了,現在要幫你換上好看的衣裝,就能好好的離開了……」說完沒有多久,護理師抓起阿公的手往袖口一拉,整隻手柔順的穿過。
時報文化
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