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有失能者,哪些事該先考量?
7537 人瀏覽 -
-
-
2020/01/28
作者 康健雜誌 -
-
-
-
-
-
作者/甘美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每位照顧者平均花9.9年照顧失能者,與其說長照如同一場「看不見盡頭的馬拉松」,甚至可以更精準地將其視為一場「10年抗戰」。
▍做好「10年抗戰」的準備
在這10年抗戰中,被照顧者通常會經過「衰弱、輕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離世」幾個階段;而照顧者則根據失能者的病情,經歷無數次煎熬的四期輪迴,因此建議照顧者一定要具備「階段性」照顧安排的概念,認知失能者的病情是不斷變化且遞進的,才不會在照顧後期心力難以負荷。
▍新手上路3步驟
1. 找到住家附近有哪些長照據點:
照顧新手上路,可以透過政府長照網站、醫療院所、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專線、坊間相關課程等媒介,培養長照基本認知,使往後運用更加得心應手。若想知道居家附近的長照據點,也可以上網搜尋「衛福部長照專區—長照服務地圖」,輸入地點即可查詢鄰近的長照服務ABC據點。
2. 盤點資產規劃財務:
很多民眾以為一定要等長照管理專員來家中評估失能級數之後,才能做財務規劃與需求安排。但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建議,民眾可以先用長照需要等級最低級數「2級」的補助金額來估算,再加上被照顧者本身的財產、手足負擔與其他社會救助津貼,這樣不僅能避免高估補助額,還可以提早做財務規劃。
待照管專員來家中評估實際失能等級後,再精準地規劃,就能使資源運用更到位。
3. 召開家庭會議擬定長期照顧計劃:
照顧失能者是整個家族的事情,因為照顧父母而決裂的手足不在少數,普遍最大的問題是—溝通。
過往處理過各式各樣的案例,張筱嬋說:「在照顧上,絕不能講求100%公平。」每個家庭成員的經濟能力、工作狀況都不同,能負擔的層面自然有落差,最重要的是「制定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照顧計劃」。
手足們應該盡可能地齊聚一堂,好好開一場「家庭會議」,傾聽彼此的難處跟想法,最終討論出大家都負擔得了的長期照顧計劃。
張筱嬋提醒,家庭會議不是開一次就一勞永逸,長輩的身體狀況會變、家庭成員的財務狀況、婚姻生活更是複雜多變,可以視情況需要,加開家庭會議,唯有手足之間彼此體諒,才能打贏這場長照的仗。
原文經康健雜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此為《照護父母100問完全解答》部分內容,完整內容請洽《康健特刊》
繼續閱讀:
1. 給照顧者的舒壓剪紙活動:親手剪下新年願望,為自己添喜氣
2. 「勿讓照顧者,成為下一個被照顧者」離職後24小時照顧的真實人生
照顧者一定要具備「階段性」照顧安排的概念,認知失能者的病情是不斷變化且遞進的,才不會在照顧後期心力難以負荷。 -
-
-
- 一起來討論
- 1 長期照護造成的隱憂
- 2 取得信任,轉移話題讓他高興
- 3 熱 線 LINE:gogo5...
- 4 台北外鬆搽新北外鬆搽LINE:...
- 5 失智案主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